[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超宽轮距的轨道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307660.3 | 申请日: | 2017-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3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 发明(设计)人: | 宋学伟;李增晖;孙俊俊;张少华;李东营;马玲玲;于波;石燕;李宇鹏;高振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1D17/00 | 分类号: | B61D17/00;B61F5/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周明飞 |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轮距 轨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超宽轮距的轨道车。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的列车为标准轨距(3105mm)轨道列车。普通列车铁路采用有砟轨道,列车的重量通过钢轨、枕木、石子将重量分散到路基上,以避免路基损坏。轨道列车运行于轨道上,轨道列车车体宽度受标准轨距的限制,每排只能布置4个或者5个座位。高铁铁路则大量采用高架桥式混凝土整体道床的无砟轨道,多采用高架结构,可适应不同的环境,青藏铁路穿越冻土层就采用了这样的结构。采用高架桥结构铺设的铁路,可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更有利于环保,从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角度,采用双列桥墩布置的高架无砟轨道铁路结构更适合采用非标准超宽轨距轨道,以提高车身的宽度布置更多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在超宽轨道上行驶的超宽轮距轨道列车结构,具有承载式车身结构,采用宽体车身,车轮组位于车身外侧,车辆的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超宽轮距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厢,其为宽体结构;
支撑结构,其穿过所述车厢底部,并伸出所述车厢,所述支撑结构的伸出部分对称设置在所述车厢两侧;
地板梁,其设置在所述车厢内部,所述支撑结构上方,所述支撑结构铆接在所述地板梁上;
车轮组,其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伸出部分底部,并能够沿轨道行驶;
转向架,其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车轮组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支撑骨,其为钢筋框架结构,用于支撑结构的内部支撑;
蒙皮,其包裹在所述支撑骨外侧,用于维持支撑结构外形,使支撑结构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优选的是,所述车厢材质采用轻型材料。
优选的是,所述转向架,包括:
构架;
轮对,其设置在所述构架底部,用于提供行走导向。
轴箱,其设置在所述轮对外侧,用于降低摩擦阻力,化滚动为平动。
一系悬挂装置,其为弹簧悬架,设置在所述轴箱顶部,用于缓冲轴箱以上部分的振动,以减轻运行中的动载荷。
优选的是,还包括:车体支撑装置,其为具有安装孔的圆盘,可旋转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底部,将所述转向架与支撑结构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是,还包括动力装置,包括:
基础制动装置,是制动机产生制动力的部分。
电机驱动装置,其连接所述车轮组,用于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通过降低转速增大转矩,并将牵引电动机的功率传给轮对。
优选的是,还包括减振装置,其一端连接所述车体支撑装置,另一端连
接所述构架底部的上端面。
优选的是,所述减振装置为液压减振器。
优选的是,所述车厢宽度为5.5-6.8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适合在超宽轨道上行驶的超宽轮距轨道列车结构,具有承载式车身结构,采用宽体车身,车轮组位于车身外侧,车辆的稳定性更好,承载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超宽轮距的轨道车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超宽轮距的轨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超宽论据轨道车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结构支撑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超宽轮距的轨道车,包括:车厢100、支撑结构200、车轮组300和转向架400和地板梁500。
车厢100,其为宽体结构;支撑结构200,其穿过车厢100底部,并伸出车厢100,支撑结构200的伸出部分210对称设置在车厢100两侧;地板梁500,其设置在车厢100内部,支撑结构200上方,支撑结构200铆接在所述地板梁上;车轮组300,其设置在支撑结构200底部,能够沿轨道上行驶;转向架400,其设置在支撑结构200与车轮组300之间。
如图4所示,支撑结构200,包括:支撑骨220,其为钢筋框架结构,用于支撑结构200的内部支撑;蒙皮,其包裹在支撑骨220外侧,用于维持支撑结构外形,使支撑结构200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76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轨车辆车厢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铁路客车灰水回收利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