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腔体加强结构以及汽车门槛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97322.6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4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莫易敏;梁永彬;刘昌业;王峰;谢业军;谢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腔体 加强 结构 以及 汽车 门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门槛梁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腔体加强结构以及汽车门槛梁。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消费者对于汽车的碰撞安全性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减少翻滚碰撞事故中乘员的损伤、保护乘员生存空间不被侵犯,成为目前各大汽车生产商研究设计汽车的一项重要指标。
门槛梁其是汽车侧围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中,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门槛梁是最容易受到碰撞挤压的区域,而门槛梁强度大小直接关系到整个侧围变形量以及侵入速度。从大量的侧碰事故与以及C-NCAP侧碰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侧碰得分比例是最低的,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市面上大多门槛梁结构强度不够大、尤其是门槛梁与B柱搭接处局部强度较弱,导致侧碰工况下,该处产生大变形,导致侧围侵入量过大、侵入速度变大,对乘员腿部造成损伤以及破坏乘员生存空间。
2018版新C-NCAP将会出台,柱碰工况将会加入到新版C-NCAP中。从目前对新上市车型进行柱碰摸底实验中发现,面对柱碰工况,很大部分车型得分并较低。柱碰工况中,主要承载部件为汽车门槛梁,在该工况下、门槛梁产生大折弯变形,生存空间被侵犯,假人损伤较大。因此,一种对汽车门槛梁进行优化加强设计应运而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腔体加强结构以及汽车门槛梁,结构简单,可提高汽车门槛梁的强度,大大的增加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腔体加强结构,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以及第四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截面为倒T形结构,所述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的截面均为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二腔室、第三腔室以及第四腔室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的三端焊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以及第四腔室内均安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包括第一倒U型结构和第二倒U型结构,所述第一倒U型结构和第二倒U型结构焊接成双倒U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加强部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以及第四腔室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腔室内还对应安设有倒T型门槛内板贴合板,所述倒T型门槛内板贴合板与所述第二倒U型结构焊接。
优选的,所述倒T型门槛内板贴合板焊接在所述第一腔室内。
优选的,所述倒T型门槛内板贴合板的厚度为0.5mm,屈服强度为(340~500)N/mm2,抗拉强度大于590N/mm2。
进一步,所述第一倒U型结构和第二倒U型结构的形状、尺寸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倒U型结构的长度为500mm,厚度为1mm,屈服强度为(340~500)N/mm2,抗拉强度大于590N/mm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门槛梁,包括上述的一种多腔体加强结构,所述第一腔室为汽车的B柱与门槛的连接部位,所述第二腔室为汽车的门槛,所述第三腔室为汽车的前侧围,所述第四腔室为汽车的B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多腔体加强结构通过将加强部安装在各腔室中,提高各腔室的强度;加工简单、安装方便、节约工时,制作成本低,便于推广。一种汽车门槛梁通过利用上述的多腔体加强结构,使得汽车门槛梁的强度也得到提高,有利于在柱碰、侧碰工况下缓冲吸能,减少柱碰、侧碰工况下门槛与B柱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降低乘员损伤,保护乘员生存空间完整性,提高整车碰撞安全性;增加的倒T型门槛内板贴合板提高了B柱与门槛搭的连接部位的强度,增加抗弯性能,降低碰撞侵入量;加工简单、安装方便、节约工时,制作成本低,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腔体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倒T型门槛内板贴合板与加强部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倒T型门槛内板贴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第一腔室;2-第二腔室;3-第三腔室;4-第四腔室;5-加强部,51-第一倒U型结构,52-第二倒U型结构;6-倒T型门槛内板贴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973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的车身
- 下一篇:电动汽车及其发动机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