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化棒材加工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9636.3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3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盼华;邓成根;翟迎迎;江军军;潘琦;王乐;谢宝才;许滨;杨晓敏;余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亚太霍夫曼金属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B23Q1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康潇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加工 机床 | ||
1.一种全自动化棒材加工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0),机身(10)的两侧分别开设进料口和出料口,且在进料口处设置上料轨道(20),出料口设置下料轨道(30),上料轨道(20)的输出端端部设置接近开关(40),机身(10)内设置切削夹具(50),机身(10)内切削夹具(50)的下方设置用于在上料轨道(20)的输出端、切削夹具(50)和下料轨道(30)的输入端三者之间来回输送棒材的输送装置(60),机身(10)的底部设置排屑机(70),排屑机(70)的出口连接压屑机(80),压屑机(80)的出口连接输出轨道(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棒材加工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60)包括支撑台(61)和4个用于支撑棒材的支撑架(62),支撑台(61)由丝杠螺母机构带动在上料轨道(20)的输出端、切削夹具(50)和下料轨道(30)的输入端三者之间来回直线移动,4个支撑架(62)分别通过支撑座(63)固定在支撑台(61)上,支撑架(62)为V型且开口向上,4个支撑架(62)两两为一组分成两组且两个组沿支撑台(61)的移动方向间距布置,支撑架(62)的下方通过连接第一油缸实现上下方向的移动,每组支撑架(62)对应的2个支撑座(63)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且调节方向和支撑台(61)的移动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化棒材加工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轨道(20)和下料轨道(30)的轨面均由若干V型的支撑柱间隔布置组合而成,且所有的V型支撑柱的开口均向上,输送装置(60)的支撑架(62)可移动至上料轨道(20)或下料轨道(30)的两个相邻的V型支撑柱之间,上料轨道(20)和下料轨道(30)平行布置,4个支撑架(62)的其中一组中两个支撑架(62)的V型底端的连线和另一组中两个支撑架(62)的V型底端的连线相平行且两个连线之间的距离和切削夹具(50)中心线距离上料轨道(20)长度方向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以及切削夹具(50)中心线距离下料轨道(30)长度方向中心线的水平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化棒材加工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轨道(20)的输出端的上方布置定心装置(100),定心装置(100)固定在机身(10)上,定心装置包括V型的用于夹持棒材的夹持部(101),夹持部(101)的V型开口向下,夹持部(101)由第二油缸控制实现上下移动,当棒材运输至上料轨道(20)的输出端时,夹持部(101)和输送装置(60)中的一组支撑架(62)共同夹持棒材的外周且在夹持之前、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未动作之前,该组支撑架(62)距离切削夹具(50)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和夹持部(101)距离切削夹具(50)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全自动化棒材加工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处均设置自动玻璃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亚太霍夫曼金属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亚太霍夫曼金属打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96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