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汽车热交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2924.6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8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牛凤仙;潘乐燕;王天英;刘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4 | 分类号: | B60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热交换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汽车、汽车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强混动力汽车属于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这种混合动力汽车的特殊之处在于可以在纯电动模式下运行。通常,发动机开机运行时,可以利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余热为乘员舱制热。但是,在纯电动模式下,就需要辅助热源来满足乘员舱的制热需求。
现有一种强混合动力汽车,采用高压电加热器作为发动机关闭时的辅助加热热源,高压电加热器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但是这种方式会过多消耗汽车电池功耗,严重影响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里程。
现有另一种强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低电压辅助加热方式。但是,这种辅助加热方式功率小,仅适用于纯电动模式时间较短的车型。
因此,如何在发动机停机的情况下,以较低的能耗满足乘员舱的制热需求,是业界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发动机停机的情况下,以较低的能耗满足乘员舱的制热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热交换系统。汽车热交换系统包括:具有供暖回路的发动机水冷循环系统;所述供暖回路包括:发动机冷却段和供暖段,沿冷却液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发动机冷却段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冷却,所述供暖段用于向乘员舱供暖;蓄热器,接入所述供暖段以蓄热。
可选地,所述汽车热交换系统还包括:
第一制热回路,包括:
在制热循环中,沿制冷剂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蒸发器、所述蓄热器、和压缩机,所述蓄热器作为所述第一制热回路的热源。
可选地,汽车热交换系统还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制冷回路,所述制冷回路包括:在制冷循环中,沿制冷剂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及室外换热器。
可选地,汽车热交换系统还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
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在制冷循环中,沿制冷剂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及室外换热器;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和所述第一制热回路共用所述压缩机和蒸发器;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阀,位于所述制冷循环中且所述第一制热回路外,用于控制所述制冷循环的导通、关断;所述第一制热回路还包括:第二阀,位于所述第一制热回路中、所述制冷循环外,用于控制第一制热回路的导通、关断。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还包括:
具有所述冷凝器的制冷管路,所述制冷管路中设有第三阀,所述第三阀用于控制所述制冷管路导通、关断;
设有第四阀的第一连接支路,所述第四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接支路导通、关断;
在制冷循环中,沿所述制冷剂流动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支路和制冷管路各自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下游,且各自的另一端连接于室外换热器的上游;
所述第一阀位于所述制冷管路和第一连接支路之外。
可选地,所述供暖段包括:第五阀、第二连接支路及包括第一散热器的第三连接支路,所述供暖段通过第一散热器向乘员舱散热供暖;
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所述蓄热器、第五阀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支路和第三连接支路各自的一端接入所述第五阀的下游且各自的另一端接入所述发动机冷却段的上游;
所述第五阀用于可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三连接支路和第二连接支路;
所述供暖回路包括:电子泵,用于驱动所述供暖回路中冷却液流动。
可选地,所述供暖段包括:电子泵,用于驱动所述供暖回路中冷却液流动。
可选地,所述供暖段包括:第五阀、第二连接支路及包括第一散热器的第三连接支路,所述供暖段通过第一散热器向乘员舱散热供暖;
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所述蓄热器、第五阀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支路和第三连接支路各自的一端接入所述第一阀的下游且各自的另一端接入所述发动机冷却段的上游;
所述第五阀用于可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三连接支路和第二连接支路;
所述电子泵还接入所述第二连接支路和第三连接支路之外。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水冷循环系统还具有:第二散热器;
在所述发动机水冷循环系统中,沿冷却液流动方向,所述发动机冷却段分流连接至供暖段和第二散热器,所述供暖段和第二散热器再汇流连接至发动机冷却段。
可选地,汽车热交换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制冷指令信号和制热指令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29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导向装置及铁路公路两用车
- 下一篇:一种车载式芳香除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