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空插头尾罩紧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58228.X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8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增;杨硕;杨志永;孙毅祥;张旭宵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3/06 | 分类号: | B25B13/06;B25B13/48;B25B2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李莎,李弘 |
地址: | 1000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 头尾 紧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固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航空插头尾罩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尺寸较小的机械零件固定方面,通常采用的都是人工固定的方式进行零件固定,但是对于某一些形状特殊或者紧固要求较高的紧固零件来说,人工操作存在操作复杂、浪费人力、力度不均匀、效率低下等问题,尤其是对于当前一些批量生产、装配工程中,直接人工操作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以航空插头的尾罩紧固为例进行说明,当前航空插头尾罩的紧固为手工作业方式,一般是采用人工紧固作业,一方面,这种方式使得靠手很难控制尾罩能够紧固到位;并且工人的手紧固时间久了容易磨破或者用力过度造成损伤,最终导致相关设备的生产作业效率较低,尤其是在流水作业时,出现了质量和效率瓶颈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工程一次交付的合格率,而且使制造、人工成本增加,造成生产中出现不必要的浪费。这在国内外的制造行业中,是长期以来各级管理技术人员关注的难题,因此长期以来常规的紧固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组装需要,无法满足高品质、高效率的工业化标准化,给企业和工人带来较大不便。
因此,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现有人工紧固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紧固的效果也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航空插头尾罩紧固装置,能够提高相关零件紧固的效率和效果,节约人力物力。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航空插头尾罩紧固装置,包括:锥形定位台和紧固手柄;所述锥形定位台的内侧具有与航空插头尾罩相配合的锥形定位孔,所述锥形定位孔用于使得锥形定位孔对应的内侧面与航空插头尾罩接触并提供紧固力;所述紧固手柄与所述锥形定位台固定连接,用于作为所述航空插头尾罩紧固装置的施力部件。
可选的,所述锥形定位台还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用于对航空插头尾罩进行限位。
可选的,所述锥形定位台的外形为与所述锥形定位孔相适应的圆锥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紧固手柄为多组且均匀设置于所述锥形定位台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锥形定位孔对应的平面角度范围为0-90度。
可选的,所述锥形定位孔对应的平面角度为15度、30度、45度、60度中的任意一个。
可选的,所述航空插头尾罩紧固装置采用硬度低于预设硬度阈值的软金属材料。
可选的,所述航空插头尾罩紧固装置采用纯铝材料。
可选的,所述航空插头尾罩紧固装置采用牌号为1060的纯铝材料。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插头尾罩紧固装置,通过设计一个具有与航空插头尾罩相配合的锥形定位孔,使得航空插头尾罩与紧固装置中的锥形定位孔配合,实现两种材料之间的摩擦,然后基于材料之间的摩擦实现航空插头尾罩的固定,也即采用紧固装置与航空插头尾罩接触的方式替换人手与航空插头尾罩接触,不仅能够防止人手被磨损以及操作人员手指的疲劳度,而且通过锥形定位孔使得能够对航空插头尾罩进行快速定位和施加较为稳定的紧固力,提高航空插头尾罩紧固的效率和效果。此外,本申请还在设置有紧固手柄,不仅便于人工或者机器实现紧固操作,而且能够提高紧固的力度。所以,本申请所述的航空插头尾罩紧固装置能够提高相关零件紧固的效率和效果,节约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插头尾罩紧固装置与航空插头尾罩配合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插头尾罩紧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插头尾罩紧固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插头尾罩紧固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82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锁紧螺母安装装置
- 下一篇:往复式棘轮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