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维持压力平衡的发动机曲轴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255786.0 | 申请日: | 2017-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2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唐琦;张立鹏;朱棣;王轩;李志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
| 主分类号: | F01M13/00 | 分类号: | F01M1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吴学颖 |
| 地址: | 30007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维持 压力 平衡 发动机 曲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维持压力平衡的发动机曲轴箱。
背景技术
因为发动机体积限制,使发动机曲轴箱容积都不很大,所以发动机曲轴箱内的压力随着活塞上下运动变化很大,发动机曲轴箱内的压力变化对窜机油的影响很大,窜入曲轴箱内的高温气体将机油加热、稀释、氧化变质的危险性增加。曲轴箱内的压力也随之上升,更造成机油上窜和渗漏的可能性增多。机油从气门导管的下窜入燃烧室烧损的可能性也增多。发动机曲轴箱内的压力变化较大,多数发动机只在曲轴箱上开了个通气孔,来解决曲轴箱内的压力变化。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在活塞下行时,曲轴箱内压力升高,高温正压的机油蒸汽及机油会从通气孔喷出,活塞上行时,曲轴箱内压力降低,有时成为负压,使曲轴箱内压力与燃烧室压差增大,增加燃烧室气体向曲轴箱泄漏量,无论是压缩曲轴箱空气还是抽吸产生真空负压,都会抵消一部分动力,造成机油损耗增加发动机功率损失,机油消耗率是发动机的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维持压力平衡的发动机曲轴箱,能够降低发动机机的机油消耗量,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发动机的排气污染,减轻发动机内部机件的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提高发动机的质量及整体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维持压力平衡的发动机曲轴箱,包括曲轴箱本体,所述曲轴箱本体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连接气缸体、气缸头和缸头罩,所述缸头罩顶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气缸体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下部通过连杆连接曲轴,所述曲轴固定于曲轴箱本体内部,所述曲轴箱本体侧壁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连接有压力平衡腔。
所述压力平衡腔由密封箱体或弹性耐油皮囊构成。
所述压力平衡腔由矩形密封箱体构成,所述压力平衡腔内水平设置有阻尼板,所述阻尼板顶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导管一端与通气孔相连通,另一端与压力平衡腔的底部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可维持压力平衡的发动机曲轴箱,包括曲轴箱本体,所述曲轴箱本体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连接气缸体、气缸头和缸头罩,所述缸头罩顶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气缸体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下部通过连杆连接曲轴,所述曲轴固定于曲轴箱本体内部,所述曲轴箱本体侧壁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连接有压力平衡腔,所述压力平衡腔由弹性耐油皮囊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发动机曲轴箱本体外通过导管连通一个压力平衡腔,该压力平衡腔内压力随着曲轴箱本体压力变化而变,能够保证曲轴箱本体内压力平衡状态,可以有效降低机油消耗,降低曲轴箱本体内的压力变化,减少发动机功率损失,减少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降低活塞上下运动的泵气损失,减少活塞在上下止点转向时对运动件的冲击;对压力平衡腔进行冷却,降低曲轴箱内的温度,降低机油温度,提高机油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量,除了能有效地节约能源,提高内燃机的保修经济性,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内燃机的排气污染,减轻了发动机内部机件的磨损,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发动机的质量及整体经济性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费用低、节约润滑油、容易掌握,便于普及与推广的有效节油措施,提高发动机功率技术的具体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1活塞;2连杆;3曲轴;4曲轴箱本体;5导管;6压力平衡腔;7阻尼板;8弹簧;9气缸体;10气缸头;11缸头罩;12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未经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557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润滑油测量装置及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消音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