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食物窑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8319.0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5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甘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德强 |
主分类号: | A21B1/28 | 分类号: | A21B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韦肖燕 |
地址: | 5376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烤食物用的窑炉,特别是一种食品窑。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农家乐的逐渐兴起,在农家乐窑鸡、红薯或鱼等食物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特别是窑鸡,其滋味别致,肉质鲜嫩,香气异常,是人们窑食物的首选,通常做法是:人工采用工具挖出泥块、在地上挖一个几十厘米宽的灶坑,灶坑周围用泥块堆叠成底部侧面有开口、中间空洞的泥窑,然后从开口塞进木柴或木炭在窑中猛烧,当泥块烧至发红时停火,掏出炉灰,将上半部的窑体推倒铺垫在窑底,把用黄泥或锡纸包裹好的鸡等食物放入窑中,再将下半部的窑体推倒盖上,一个小时左右,就可起窑取出包裹好的烧熟的鸡等食品进行食用。此过程看似简单,但没有一定经验的人很难完成,且烧制的食品成熟度很难控制。首先,窑是由不规则的小泥块搭砌,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坍塌,导致前功尽弃;二是很多泥块不适合制作土窑,例如土质疏松、过硬、受过污染等,而且堆叠窑体的泥块由下往上必须先大后小并且有一定的硬度才能防止塌窑,因此增加了获取泥块和堆叠的难度;三是窑制作完毕后不可以移动,所以当风向转变时,烧制土窑的人就有可能会被烟火熏到身体,且污染环境;四是传统的窑烧制时间长,且窑未设有烟道,空气流动不够充足,因此烧制时间比较长。五是在铺设食物与烘烤食物过程中,窑土降温迅速,可能会造成起窑时食物还没有熟透,影响口感与卫生;六是在烘烤食物过程中,窑体碎块直接接触外部空气,且没有额外的热量来保持窑体碎块的温度,因此窑体碎块降温速度比较快,可能直到窑体碎块冷却了食物依然没有熟透;七是烧窑时间是靠经验、肉眼观察等方式来确定,有可能打窑的时候窑体的温度还达不到要求。
由于存在前述的难点,没有一定操作经验和合适的泥块,难以顺利窑鸡成功。针对以上问题,目前国内已初步有人设计同类相关产品装置,如:
1.中国专利:申请人陈锦强于2008年9月28日发明的一种一次性泥制窑锅(申请号:CN200810073817.6),该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泥制窑锅,窑锅由锅体、燃料进出口、凸体、锅底构成。设于窑锅上部的锅体通过凸体与其下部的锅底固定连接;锅体上设有燃料进出口。设于窑锅上部的锅体与其下部的锅底活动连接;锅体上设有燃料进出口。锅体为半球状;其上设有的燃料进出口为多边形。锅体、锅底均由泥土材料构成。该发明是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造价较低的一次性泥制窑锅,不仅牢固性较佳,可移动使用,而且安装容易,节能环保,使用范围广。本窑锅是烹饪领域前所未有过的新产品,其经过简单包装后,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为人们出外郊游、野炊等提供方便快捷的一次性烹饪食物工具。
经本申请人研究,发现该公开的文献虽然解决了上述的部分问题,然而,还是存在一些弊病,如:该发明的锅体是密封的,没有通风孔,氧气不足,热量传导慢,导致烧窑时间过长;在打碎锅体进行烘烤时,某些锅体碎块有可能温度还不够;烘烤时锅体碎块直接接触外界空气,如果空气较冷,则锅体碎块会迅速降温,也没有额外的热量来保持窑体碎块的温度,特别是泥块的土质不一样,有些泥土比较硬,难以敲碎,致使烘烤出来的食物出现生熟不均匀,如发生食物还没有熟透或者食物过火甚至烧焦的情况。以上缺陷成为了人们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造价较低、可部分重复利用的食品窑,不仅烘烤速度快,食物受热均匀,可移动使用,而且安装容易,节能环保,使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食物窑,包括炉座和炉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窑包括上端闭合的窑体与下端开口的窑座,所述窑座对应的开口端设于所述炉座的U型凹槽内腔中,所述炉座的一侧开有炉口,所述炉窑的窑座与炉座的侧面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炉口开口位置重叠的窑口,所述炉座底部中心设有砖或保温材料结构的热量穿透层,所述热量穿透层下方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开有加热腔口,所述窑体的窑壁上设有第一通风孔。
以上所述炉座的U型开口端的端面圆周上还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窑体的窑壁外圆周设置一外罩,所述外罩与所述窑体的窑壁外圆周之间留有5mm~25mm的间隔,所述外罩的底端嵌入所述环形凹槽内。
以上所述外罩的外圆周自下而上设有至少三圈各圈孔径相同的第二通风孔,每圈的第二通风孔不少于4个。
以上所述外罩的外圆周上各圈的第二通风孔的孔径是自下而上逐渐递减的结构,所述第二通风孔的直径是0.5mm~5mm。
在以上所述窑体的窑壁外圆周自下而上设有至少三圈各圈孔径相同的第一通风孔,每圈的第一通风孔不少于4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德强,未经甘德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83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钓鱼用铅片
- 下一篇:一种电加热管炸筐反转式油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