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振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0873.4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1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苏世荣;宛银生;周宁;姜再友;胡西;周星;袁苑;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5/06 | 分类号: | B60G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振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器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前悬架系统中麦弗逊式悬架典型特征是阻尼原件(比如减振器)和弹性元件(比如螺旋弹簧)集成在一起,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有利于更大的动力总成和轮胎的布置。目前大部分轿车前悬架都采用此种结构。集成阻尼原件和弹性元件的结构既是重要的导向杆件(控制车轮的运动规律)又是承载杆件之一。并且阻尼原件和弹性元件两者承载的载荷都需通过减振器外连接总成传递到车身。由于承受载荷较大,当减振器外连接总成设计不当时,减振器外连接总成非常容易损坏。
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减振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减振器总成下端通过减振器本体1’上的转向节安装支架11’与车辆转向节固定连接,减振器总成通过减振器本体1’上的稳定杆拉杆安装支架12’与稳定杆拉杆连接;螺旋弹簧2’缠绕在减振器本体1’的外围,所述螺旋弹簧2’与所述减振器本体1’通过轴承6’将载荷传递给与车身连接的外连接总成4’;所述螺旋弹簧2’装配在弹簧下托盘13’与弹簧上托盘14’之间;所述弹簧下托盘13’与弹簧上托盘14’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减振器本体1’上;所述外连接总成4’包括:橡胶衬套42’以及外固定支架41’,进一步所述外连接总成4’上部扣接有防尘盖5’。图2为图1的剖视图,减振器本体1’内部具有减振器活塞15’,与所述减振器活塞15’配合安装的外围结构为缓冲块16’,所述缓冲块16’外部具有防尘罩3’。
现有技术的缺点如下:
1)螺旋弹簧2’承载的载荷经过弹簧上托盘14’、轴承6’传递至橡胶衬套42’,由橡胶衬套42’传递至车身;2)减振器活塞15’承担的载荷由轴承6’传递至橡胶衬套42’,由橡胶衬套42’传递至车身;3)缓冲块16’承担的载荷由轴承6’传递至橡胶衬套42’,由橡胶衬套42’传递至车身。三个方向的载荷都经橡胶衬套42’传递至车身,橡胶衬套42’受力工况恶劣,很容易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总成,通过对外连接结构的合理设计,以提高减振器总成可靠性并延长减振器总成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振器总成,包括:阻尼器总成1与轴承6,所述阻尼器总成1上套接有防尘罩3,所述防尘罩3上套接有螺旋弹簧2,所述螺旋弹簧2卡接在所述阻尼器总成1上,所述阻尼器总成1具有贯穿始终的活塞杆16以及套在所述活塞杆16上的弹簧上托盘14,所述轴承6套在所述弹簧上托盘14上;还包括:螺母5以及套在所述活塞杆16上端的外连接总成4;所述活塞杆16上端具有阶梯结构以及外螺纹,所述螺母5与所述外螺纹配合装配,所述外连接总成4与所述阶梯结构轴向配合装配,所述外连接总成4一端与所述轴承6接触,所述外连接总成4另一端与所述螺母5接触。
优选地,所述外连接总成4包括:外连接上板42、外连接下板43、橡胶衬套44以及与所述橡胶衬套44固定连接的衬套内套管45;所述外连接上板42与所述外连接下板4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外连接上板42与所述外连接下板43形成圆盒结构,将所述橡胶衬套44包络在所述圆盒结构内;所述衬套内套管45与所述阶梯结构轴向配合装配并且与所述螺母5接触。
优选地,所述阻尼器总成1还包括:转向节安装支架11、稳定杆拉杆安装支架12、弹簧下托盘13以及依次套在所述活塞杆16上的储油缸15、护盖17、缓冲块18;转向节安装支架11、稳定杆拉杆安装支架12以及所述弹簧下托盘13依次焊接在所述储油缸15上;所述护盖17套在所述储油缸15上;所述缓冲块18在所述防尘罩3内并位于所述缓冲块18与所述弹簧上托盘14之间;所述螺旋弹簧2在所述防尘罩3外并且卡接在所述弹簧上托盘14与所述弹簧下托盘13之间。
优选地,所述阻尼器总成1还包括:弹簧上橡胶垫19与弹簧下橡胶垫20;所述弹簧上橡胶垫19放置在所述弹簧上托盘14与所述螺旋弹簧2一端之间;所述弹簧下橡胶垫20放置在所述弹簧下托盘13与所述螺旋弹簧2另一端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螺柱41;所述外连接总成4通过所述螺柱41与车身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振器总成,阻尼器总成的活塞杆上端具有阶梯结构以及外螺纹,螺母与所述外螺纹配合装配,外连接总成与所述阶梯结构轴向配合装配,所述外连接总成一端与轴承接触,所述外连接总成另一端与所述螺母接触。通过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减振器总成可靠性并延长了减振器总成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08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折叠椅
- 下一篇:一种调整天线下倾角的方法及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