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扭转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3523.3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3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丁子昊;黄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60K1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王小荣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汽车 扭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扭转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大力发展具有节能环保优势的电动汽车。在电动汽车中,由于电机代替了燃油发动机,而电机的转矩波动特性与燃油发动机不同,因此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具有其自身特点。燃油发动机驱动所需的多档变速器在电动汽车上简化成了单档的减速器,且燃油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所用的离合器在电动汽车上也被取消,取而代之的则是通过花键将电机和减速器直接连接。
由于花键连接为刚性连接,因而不具备减振和缓冲作用。在电动汽车中,为保证电机和减速器的装配,相互之间配合的花键均采用间隙配合。由于电动汽车使用工况复杂,电机会产生频繁加减速,即使电机在稳态下,其转速也难以精确稳定在某一转速值,导致电机和减速器之间花键频繁的冲击,而电机与减速器之间没有任何缓冲设施,电机的扭转振动直接作用于传动系统上,导致传动系统寿命严重缩短。
授权公告号为CN 20392038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和减速器,电机内有输出轴,减速器内布置有输入轴,输入轴上设有外花键;还包括一个将电机和减速器相连接的扭转减震器。上述专利公布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增加一个将电机和减速器相连接的扭转减震器,避免了电机扭矩和转速的变化直接传递到减速器上,减缓了动力系统的震动和冲击,提高了电动汽车的起步舒适性以及传动系统寿命。但该扭转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只设置了一种减震件,阻尼力大小与减震件的压缩程度有关,若电机输出轴与减速器输入轴的相对转动幅度较小,减震件产生的阻尼力会显得过大;而若电机输出轴与减速器输入轴的相对转动幅度较大,则减震件产生的阻尼力会显得偏小,容易使共振振幅过大,工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不同工作情况灵活改变工作方式的用于电动汽车的扭转减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扭转减振装置,该装置设置在电动汽车的电机与减速器之间,所述的装置包括与电机传动连接的从动盘毂以及设置在从动盘毂两侧并与减速器传动连接的从动盘体,所述的从动盘毂及从动盘体上相对应处分别开设有从动盘毂减振弹簧窗口、从动盘体减振弹簧窗口,所述的从动盘毂减振弹簧窗口内沿周向设有嵌套式减振弹簧组,所述的从动盘毂与从动盘体通过嵌套式减振弹簧组弹性连接。若电机与减速器之间的转速不相同,则从动盘毂与从动盘体之间会发生相对转动,并通过嵌套式减振弹簧组进行缓冲,承载冲击载荷,并逐渐进行动力传递,最终使电机与减速器之间转速达到一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嵌套式减振弹簧组共设有多个,并沿周向均匀分布,以保证装置工作时的平衡稳定,并提供足够的阻尼力。
所述的嵌套式减振弹簧组包括沿周向设置在从动盘毂减振弹簧窗口内的内减振弹簧以及套设在内减振弹簧外部的外减振弹簧。通过设置两种不同规格的减振弹簧,能够根据不同的工作情况灵活改变装置的工作方式,满足不同的需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内减振弹簧及外减振弹簧均为圆柱螺旋弹簧。
所述的内减振弹簧的刚度大于外减振弹簧的刚度,所述的内减振弹簧的长度小于外减振弹簧的长度。外减振弹簧能够提供较小的阻尼力,内减振弹簧能够较大的阻尼力。外减振弹簧先进入工作状态,当需要较大阻尼力时,内减振弹簧再进入工作状态。
所述的从动盘毂减振弹簧窗口内分别设有与内减振弹簧相适配的内减振弹簧导向柱以及与外减振弹簧相适配的外减振弹簧导向柱,所述的内减振弹簧导向柱位于内减振弹簧的内部,所述的外减振弹簧导向柱位于内减振弹簧与外减振弹簧之间。内减振弹簧导向柱及外减振弹簧导向柱均设有两对,并沿周向分别设置在从动盘毂减振弹簧窗口内的两端。两对内减振弹簧导向柱分别插设在内减振弹簧的两端,对内减振弹簧进行导向和限位;两对外减振弹簧导向柱分别插设在外减振弹簧的两端,对外减振弹簧进行导向和限位。
所述的内减振弹簧导向柱的长度大于外减振弹簧导向柱的长度。由于内减振弹簧的长度小于外减振弹簧的长度,为了防止内减振弹簧工作时发生错位或脱落,影响工作稳定性,故增加内减振弹簧导向柱的长度,以减小两对内减振弹簧导向柱之间的距离,防止内减振弹簧在工作时脱落。
所述的从动盘体减振弹簧窗口处设有翻边。翻边能够从外侧对外减振弹簧进行限位,防止外减振弹簧在工作时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35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