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连杆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0454.0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1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冯鑫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107 | 代理人: | 林米良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连杆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汽车座椅上的一种汽车座椅连杆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是汽车上重要的部件,其与行车安全和乘坐舒适性紧密相关。不同体格的驾驶员要求配备不同的汽车座椅,所以实现汽车座椅位置和角度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固定式座椅和可调节座椅的内部结构区别较大,通常生产企业会对整个产品重新设计,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周期。
授权公告号为CN 202541379 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座盆,包括两侧板和连接侧板的钢管,钢管的末端具有环形的外侧凸台和环形的内测凸台,侧板的孔的周缘由外侧凸台和内测凸台夹紧,外侧凸台和内侧凸台通过胀形工艺成形,外侧凸台为钢管的管末端的翻边。
上述结构无需焊接且产品的不良品率低,但仍存在一定缺陷:当应用于可调节座椅上时钢管与侧板间的摩擦力过大,不具备通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连杆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汽车座椅连杆连接结构具备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座椅连杆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钢管和座盆侧板,所述座盆侧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钢管端部插接于所述安装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管与安装孔间为间隙配合,该连接钢管的端部具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与座盆侧板之间具有间隙。
其工作原理如下:在汽车座椅中,连接钢管与座盆侧板之间保持连接状态,连接钢管为座椅的横向骨架,为座椅提供受力支撑,当需要进行座椅调节时,与连接钢管固连的调节部件带动连接钢管一起运动,此时连接钢管与座盆侧板之间为铰接状态,能与调节座椅内的多连杆机构相配合从而实现多样化的调节。连接钢管与安装孔间设为间隙配合使连接钢管与座盆侧板为可相对转动状态,当座椅需要调节时,与座盆侧板连接的座椅不会随连接钢管的转动而产生翻转,从而实现在调节座椅上运用,设置限位翻边确保在使用过程中钢管不会产生较大的轴向位移,从而保障座椅结构的稳定状态,在限位翻边与座盆侧板之间留有间隙,降低了连接钢管在调节转动时翻边与座盆侧板接触滑动所产生的摩擦力,使调节更加顺畅,当需要生产普通功能的座椅时,仅需在限位翻边与座盆侧板之间的间隙内加装紧固垫片,此时连接钢管与座盆侧板紧固连接,连接钢管的稳定性提高,座椅不易产生晃动,适用于普通功能的座椅,从而使该连接结构具备通用性。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连杆连接结构中,所述座盆侧板上沿安装孔周向固连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呈环状且其内径与安装孔内径一致,该加强部与安装孔同轴线设置。考虑到生产成本,座盆侧板的板壁一般较薄,而座盆侧板需要承受座椅上人体重量产生的竖直向下的作用力,这样会在座盆侧板与连接钢管的接触面产生极大的压强,极易产生部件变形从而使得配合失效,影响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甚至造成安全问题,通过设置加强部,增加承力面积,减小局部压强,使得结构的稳定性更好也更安全。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连杆连接结构中,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座盆侧板为一体式结构,该加强部的厚度与座盆侧板的厚度一致。加强部与座盆侧板通过一体式连接,结构强度更高,加强部厚度与座盆侧板的厚度一致,则整体结构可使用一块钢板通过冲压工艺成型,适于大批量生产,经济性好。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加强部焊接于所述座盆侧板上,该加强部的厚度大于座盆侧板的厚度。加强部与连接钢管的接触部是座椅的承力点,需要长期承受载荷,加强部使用较大的厚度能有效提高接触部的强度,缓解受力变形,通过焊接固定,能确保较高的连接稳固性。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连杆连接结构中,所述加强部与连接钢管之间设有环状衬套,所述环状衬套与连接钢管间为间隙配合,该环状衬套与所述加强部内表面为过盈配合。在调节座椅中,连接钢管在工作状态下需要与座盆侧板间相对转动,长期工作必然会造成磨损,而座盆侧板结构复杂,更换成本高,通过在其间设置环状衬套,可保障座盆侧板不会受到过多磨损,从而延长结构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汽车座椅连杆连接结构通过连接钢管与座盆侧板间的间隙配合,使该种结构能够运用到可调节座椅结构中,而又可以通过在限位翻边与座盆侧板之间加装紧固垫片,实现运用到普通汽车座椅的功能,具有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汽车座椅连杆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汽车座椅连杆连接结构的立体图。本汽车座椅连杆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04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