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急车道占用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4360.2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1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袁培银;李朝;王广宇;张心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85 | 代理人: | 宋方园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急 车道 占用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急车道占用监测系统,属于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应急车道是生命通道,但当前城市和高速公路应急车道被占现象却屡禁不止,许多司机为贪图方便而违规占用应急车道或行驶,不仅延误延误紧急救援,加剧道路拥堵,还极易造成事故。目前由于缺乏有力监管,没有相关的应急车道占用监测装置,很多时候只能依靠目前重点路段才有的有限的电子抓拍系统监管,其作用范围有限,且费用昂贵;同时交管部门相关巡查人员有限,加之在我国占用应急车道最多给予罚款扣分,金额低,处罚小,因此占用应急车道的司机们都存在侥幸心理,导致应急车道被占现象屡禁不止。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急车道占用监测系统,能解决在一些较远路段交管部门无法监察到的车辆违规占用应急车道的问题,尤其是当前摄像头无法监控和定位车辆的区域,通过该装置能够让交管部门时刻了解该路段应急车道的情况并对违规车辆进行处理。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应急车道占用监测系统,包括若干个测距传感器、控制器、图像传感器和RFID模块,所述若干个测距传感器沿应急车道的外侧分布,测距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图像传感器和RFID模块连接,当测距传感器检测车辆进入到应急车道,控制器控制图像传感器和RFID模块工作,将图像传感器和RFID模块的结果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信息传送模块传输给交管部门信息处理发布模块,所述控制器、测距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和RFID模块均与电源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包含51单片机和ZigBee信息接收处理模块,测距传感器将测距信息传送到51单片机,51单片机经过处理后将信息传输给ZigBee信息接收处理模块,51单片机同时控制图像传感器和RFID模块,ZigBee信息接收处理模块接收图像传感器和RFID模块的处理信息,并通过信息传送模块将信息传输给交管部门信息处理发布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信息传送模块为WIFI模块或4G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为太阳能电板。
作为优选,所述测距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相邻的红外线传感器至少间隔为200m。
在本实用新型中,测距传感器与RFID模块结合作为一个整体部分放置在应急车道 栏杆处并与其固定连接,结合小型太阳能能源装置供电,将所得数据传输给ZigBee信息接收处理模块,而图像传感器放置于相邻RFID模块的中间垂直于栏杆的另外一侧,其上两个图像传感器各自对准RFID模块传感器。它和ZigBee模块结合为一个整体运行,这样排布装置考虑到了最佳的覆盖监控区域使用效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应急车道占用监测系统,该车道占用监测装置能解决在一些较远路段交管部门无法监察到的车辆违规占用应急车道的问题,尤其是当前摄像头无法监控和定位车辆的区域,通过该装置能够让交管部门时刻了解该路段应急车道的情况并对违规车辆进行处理;且该装置能够定位车辆信息,可以对那些无视交通法纪的司机违规占用应急车道起到震慑作用,使得应急车道能够真正起到“应急”作用;同时该装置与当下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高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应急车道占用监测系统,包括若干个测距传感器、控制器、图像传感器和RFID模块,所述若干个测距传感器沿应急车道的外侧分布,测距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图像传感器和RFID模块连接,图像传感器为CMOS图像传感器,用于拍照感应并取证,RFID模块用于识别收费卡,进而捕捉到违章车辆信息,迅速准确车辆获取车辆信息,当测距传感器检测车辆进入到应急车道,控制器控制图像传感器和RFID模块工作,将图像传感器和RFID模块的结果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信息传送模块传输给交管部门信息处理发布模块,所述控制器、测距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和RFID模块均与电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43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