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退火炉尾气回收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4885.1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5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李宝树;张艺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广惠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3/02;B01D46/00;B01D5/00;C21D1/26;C21D1/74;C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闫聪彦 |
地址: | 065700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火炉 尾气 回收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退火炉尾气回收净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带钢连续退火炉尾气回收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连续退火炉中采用的保护气为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其在工作过程中的消耗量并不大,但是为了保证炉内微正压,必须连续通入保护气,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同时防止空气进入炉内而造成产品质量缺陷。目前采用的保护气中氢气占比为5-8%,氮气占比为92-95%,通过该配比的保护气能对退火炉中的待退火产品起到有效的保护和还原作用。
在退火结束后,现有技术一般通过炉子上口排空管道直接将其排放至大气中或者燃烧掉,这种方式会浪费大量资源,增加了成本,同时也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为了能利用退火炉尾气,现有技术采用尾气回收装置对这部分保护气进行回收、净化、加压后,重新进入退火炉中进行再利用。如中国专利文献CN 104110972A公开了一种退火炉系统的尾气回收净化循环利用装置及工艺。该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吸附净化装置、循环动力装置、催化净化装置或除氧器、第一冷却器、气水分离器和吸附干燥装置,吸附净化装置的进气口与退火炉尾气排放口连接,吸附干燥装置的出气口与退火炉的进气口连接。上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退火炉尾气的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降低了能耗。
因退火炉尾气中含有粉尘、氧气、乳化液、轧制油和水蒸气等杂质,在其回收净化的过程中,必须有效去除其中杂质,同时维持其中氮气与氢 气在一定比例,才可循环利用,保证待退火产品的质量。上述技术中,尾气先经吸附净化装置处理后,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了油污和粉尘等杂质,但是,其对乳化液和水蒸气等杂质去除效果较差,此时尾气直接进入催化净化装置或除氧器中进行除氧,其中的水蒸汽和乳化液等杂质会影响催化净化装置或除氧器中催化剂的活性,降低除氧效果;再者,净化后的尾气中氮气与氢气的比例不达标,其直接进入退火炉,会影响退火炉中待退火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现有退火炉尾气回收净化装置存在除杂效果差、净化后的尾气难以满足保护气要求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除杂效果好、净化后的尾气满足保护气要求、可直接进入退火炉中进行循环利用的退火炉尾气回收净化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退火炉尾气回收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凝装置、第一过滤装置、第一缓冲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加热装置、脱氧装置和吸附装置,所述冷凝装置的进气口与所述退火炉的尾气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装置上设置有氮气补加口,以及与所述氮气补加口连通的补气装置;
第一加压装置,其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出气口连通,其出气口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的进气口连通;
气液分离装置,其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出气口连通,其出气口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加压装置,其进气口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的出气口连通,其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缓冲装置,其进气口与所述吸附装置的出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退火炉的进气口连通。
稳压装置,其进气口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的出气口连通,其出气口与所述退火炉的进气口连通;
氧气测试仪、露点测试仪和氮气测试仪,均设置于连通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和所述退火炉的管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退火炉尾气回收净化装置,采用相应的装置及连接顺序,能有效去除退火炉尾气中的粉尘、乳化液、轧制油和氧气等杂质,净化后的尾气满足保护气要求、可直接进入退火炉中进行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保效益,经测试,退火炉尾气中粉尘去除率在99.99%以上,氧气去除率在99.999%以上,杂质油去除率在99.99%以上,含水量的露点值达到-65℃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广惠气体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廊坊广惠气体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48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