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AlGaInP发光二极管薄膜芯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3322.2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2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强;江风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南昌黄绿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14 | 分类号: | H01L33/14;H01L33/22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36100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330047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lgainp 发光二极管 薄膜 芯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发光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AlGalnP发光二极管薄膜芯片结构。
背景技术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已经在很多领域被广泛应用,被公认为下一代绿色照明光源。与砷化镓衬底晶格匹配的AlGaInP材料可覆盖从560nm到650nm范围的可见光波长,是制备红色到黄绿色LED的优良材料。AlGaInP发光二极管在固态照明和显示领域中有着重要应用,例如全色彩屏幕显示器、汽车用灯、背光源、交通信号灯及日常照明灯等。
近年来,人们在AlGaInP发光二极管外延材料生长技术上取得了很大进步,其内量子效率可达到90%以上。但直接在砷化镓衬底上生长的外延材料直接在衬底制备N电极、表面制备P电极的LED芯片存在衬底吸收和全反射损耗这两大影响因素,电光转换效率很低,一般小于10%。
为降低衬底吸收、抑制全反射提高电光转换效率,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是制备薄膜芯片。其采用在砷化镓衬底上生长AlGaInP发光二极管外延材料,然后P面向下键合到硅、锗、蓝宝石等其他具有反射结构的基板上,将砷化镓衬底去除,然后制作N电极并进行表面粗化来减少光输出面的全反射损耗,这种薄膜芯片可以将LED的电光转换效率提升3~6倍,达到30~60%。
AlGaInP发光二极管薄膜芯片结构业界有多方案,其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键合基板100、键合金属层101、反射金属导电层102、介质层103、 P面接触电极104、P型电流扩展层105、P型限制层106、P侧空间层107、多量子阱发光区108、N侧空间层109、N型限制层110、N型粗化层112、N型欧姆接触层113、N电极114、P电极115。
代表性专利有:
专利CN200410101246.4,其主要创新为P面采用银反射镜,并采用通孔P 面电极和透明介质层制备高反射、低欧姆接触P面结构;
专利CN200610114080.9,其在P面使用了ITO透明导电膜,配合SixNy介质制备P面高反射率、高P面电流扩展能力结构;
专利CN200810177820.2,其在P面采用双层氧化物透明导电层中间夹带介质层,配合金属反射层制备ODR结构提高P面光反射能力;
专利201410538800.9,其通过在N面欧姆接触层上制备适合电流扩展的图形来提高N型电流扩展能力。
由于该类薄膜芯片的P面为键合面,不是最终出光面表面,因此可以使用点状或条状电极加上金属反射或金属/介质制备反射导电层进行性能提升。但在N型出光面的电流扩展提升方面,都局限于优化金属电极图形来改良,即尽量减少电极图形面积,并让N面电极均匀覆盖在上表面,电极外其他区域进行粗化处理减少全发射损耗。
AlGaInP材料铝组份越高,其腐蚀粗化越容易,因此薄膜芯片的粗化层多使用铝组份高于50%的高铝组份AlGaInP材料,但高铝组份的N型AlGaInP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很低,因此电流扩展能力较差,为保证电流扩展良好,粗化层的厚度通常要生长5微米以上,且N电极条之间距离不能太大(通常小于80微米),成本高且N电极遮光严重。因此,设计和制备能够兼顾表面粗化和电流扩展需求的 AlGaInP薄膜芯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顾粗化和N面电流扩展需求的AlGaInP发光二极管薄膜芯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AlGaInP发光二极管薄膜芯片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P电极、键合基板、键合金属层、金属反射导电层、介质层、P面接触电极、P型电流扩展层、 P型限制层、P侧空间层、多量子阱发光区、N侧空间层、N型限制层、N型粗化层、N型欧姆接触层、N电极,特征是:在N型限制层和N型粗化层之间设有N 型电流扩展层。
N型粗化层和N限制层之间的N型电流扩展层所使用的(AlxGa1-x)0.5In0.5P材料中的铝组份x满足0.1≤x≤0.5。
N型粗化层和N限制层之间的N型电流扩展层的厚度为2~4微米。
N型粗化层和N限制层之间的N型电流扩展层的掺杂浓度为0.7~4E18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南昌黄绿照明有限公司,未经南昌大学;南昌黄绿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3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灯丝条
- 下一篇:一种门窗状态的感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