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2242.5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8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游进;高冠;刘晓明;方雄;陈晓峰;蒲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7/80 | 分类号: | B64D17/80;B64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飞机 阻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减速辅助领域,尤其涉及飞机减速阻力伞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
背景技术
现代飞机一般在着陆时仍保持有较高的速度,因此需要辅助措施来缩短飞机的着陆距离。美国飞机多采用减速板或各翼面减速装置同时偏转来充当减速板的方式实现飞机减速,中国,俄罗斯和欧洲飞机则多采用阻力伞配合机身减速板的方式实现飞机的减速。
目前,阻力伞舱的布置分为背负式和内埋式。背负式是将阻力伞舱布置在后机身背部,着陆时收到指令后开盖抛伞,内埋式是将阻力伞舱布置在机身内部,抛伞时,先通过作动器将伞舱推出机身,然后再开盖抛伞。内埋式伞舱结构、机构复杂,并且会导致重量增加,因此多采用背负式伞舱。
现有技术中,背负式阻力伞舱存在着诸多缺点:考虑到气动要求,目前背负式阻力伞舱开、闭锁的方式主要有电动冷气式、机械式、爆炸开盖式和电磁式几种,电动冷气式或机械式需要飞行员手动操作开锁,伞舱外需要设置传动机构;爆炸开盖式依靠引燃燃爆器中的火药开锁,燃爆器安装在伞舱一侧,需要在伞舱表面增加整流罩;电磁式通过电磁解锁器通电开锁,电磁解锁器裸露在外,需要在伞舱表面增加整流罩。
中国专利CN205837216U中公开了一种轻型隐身电磁解锁阻力伞舱结构,包括安装在机体的锯齿口盖、扭力支架及第一电磁解锁器,锯齿口盖下方固定连接有伞筒,伞筒前端的开口设有伞筒盖,伞筒盖下部通过扭力铰链与伞筒连接,伞筒盖上部设有第二锁钩,锯齿口盖下部还设有与第一锁钩配合使用的第二电磁解锁器;伞筒后端的筒底与扭力支架固定连接,扭力支架与伞筒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电磁解锁器配合使用的第一锁钩。该实用新型在隐身口盖内组件的整套结构均隐藏于机身表面内,配合锯齿口盖满足隐身要求。但该实用新型的伞筒盖外部还需设置锯齿口盖,在外部增设了结构部件,对飞机的气动性能造成一定不利影响,由于伞舱设置了两层舱门盖,因此需要两套舱门锁配合使用,结构复杂、不利于维护,使用时需要两套舱门锁同时处于正常状态,任一舱门锁存在问题时都无法正常启动阻力伞,大大增加了故障几率。
中国专利CN205168929U公开了一种电磁解锁开盖式阻力伞舱,包括伞舱、舱门、舱门锁紧机构、阻力伞锁钩和电磁解锁器组成,舱门通过螺栓与伞舱连接,电磁解锁器通过螺栓连接在伞舱的支座上,电磁解锁器通过锁钩与舱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依靠舱门锁的内部电磁力作用开启阻力伞舱门,阻力伞舱门打开后引导伞弹出,带出主伞;无需连接电动冷气系统和机械系统,同时省去了机械式开锁机构、真锁及假锁系统等复杂的机械结构,但该实用新型的阻力伞舱门锁只能通过电磁力作用开启,不能在断电情况下手动开启,给养护、维修带来不便,并且该电磁解锁器裸露在外,需要在伞舱表面增加整流罩。
现有技术中的几种开锁形式,均需要在伞舱外表面增设结构,对飞机气动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阻力伞舱外部需增设结构、对飞机气动性能存在不利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组合式后盖的飞机阻力伞舱,包括外筒、内筒、小盖壳体、大盖壳体,所述外筒和内筒通过设置于内筒上的Z形筋条连接,所述大盖壳体通过第二支座铰接于内筒上,所述小盖壳体通过第一支座铰接于内筒上,所述大盖壳体上设置有带锁钩的电磁解锁器,所述小盖壳体上设置有轴销,所述电磁解锁器上设置的锁钩与轴销相适应,所述电磁解锁器与电缆连通,所述电缆设置于外筒和内筒之间。
优选地,为了便于进行保养维修,所述小盖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快卸口盖,所述大盖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快卸口盖,在断电情况下,技术人员可以打开第一快卸口盖、第二快卸口盖,通过快卸口检视大盖壳体、小盖壳体内部或手动打开电磁解锁器的锁钩。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座包括第一支座架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二支座包括第二支座架和第二转轴,为提高支座与壳体的接头抗疲劳强度,增强构件的耐久性、可靠性,所述第一支座架与小盖壳体通过高锁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内筒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支座架与大盖壳体通过高锁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在内筒的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22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防坠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压缩气体弹射动力组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