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动变速箱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5186.2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9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庞鑫;骆平原;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幻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21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401533 重庆市合***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箱 润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润滑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动变速箱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变速箱的润滑系统,因其结构设计,使其无法充分润滑对应的部件,使其维修和保养难度加大。且对输入轴的轴承无法润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润滑的混动变速箱润滑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动变速箱润滑系统,所述混动变速箱润滑系统包括变速箱壳体、驱动电机壳体以及发电机壳体,所述驱动电机壳体和发电机壳体均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上;所述变速箱壳体内设有第一油槽、第二油槽和用于安装主减速齿轮的安装槽,主减速齿轮将安装槽内的润滑油甩入第一油槽内;所述驱动电机壳体上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一集油腔和两个驱动电机轴承孔;所述发电机壳体上设有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二集油腔和两个发电机轴承孔;所述第一油槽分别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与两个驱动电机轴承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二油槽分别通过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与两个发电机轴承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集油腔通过驱动电机轴与变速箱壳体连通,所述第二集油腔通过发电机轴与变速箱壳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槽上设有第一分流孔和第二分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油槽上设有第三分流孔和第四分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轴中心设有穿孔。
进一步的,所述发电机轴中心设有穿孔。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壳体包括端盖和驱动电机壳本体,所述端盖与驱动电机壳本体固定,所述端盖上设有驱动电机轴承孔和与驱动电机轴承孔连通的端盖流道,所述驱动电机壳本体上设有驱动电机轴承孔和与驱动电机轴承孔连通的电机壳本体流道,所述电机壳本体流道与端盖流道连通形成第一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发电机壳体包括端盖和发电机壳本体,所述端盖与发电机壳本体固定,所述端盖上设有发电机轴承孔和与发电机轴承孔连通的端盖流道,所述发电机壳本体上设有发电机轴承孔和与发电机轴承孔连通的发电机壳本体流道,所述发电机壳本体流道与端盖流道连通形成第二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槽还设有第五分流孔,所述五分流孔用于润滑驱动端输入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箱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第二壳体上设有挡油板。
本实用新型混动变速箱润滑系统利用主减速齿轮将润滑油甩入第一油槽,第一油槽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与两个驱动电机轴承孔连通,从而润滑驱动电机轴承,同时在驱动电机壳体上设有第一集油腔,低速时仍能润滑驱动电机轴承,将驱动电机轴设置为中空,使其第一集油腔内的润滑油返回变速箱壳体内,形成循环;第二油槽依靠其附近的齿轮将润滑油甩入第二油槽内,并通过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与两个发电机轴承孔连通,以便于润滑发电机轴承,同时在发电机壳体上设有第二集油腔,低速时仍能润滑发电机轴承,将发电机轴设置为中空,使其第二集油腔内的润滑油返回变速箱壳体内,形成循环;以此实现润滑每一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混动变速箱润滑系统中变速箱壳体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混动变速箱润滑系统中变速箱壳体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混动变速箱润滑系统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变速箱壳体、驱动电机壳体2以及发电机壳体,所述驱动电机壳体2和发电机壳体均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上。
所述变速箱壳体内设有第一油槽111、第二油槽112和用于安装主减速齿轮113的安装槽;主减速齿轮113将安装槽内的润滑油甩入第一油槽111内;所述第一油槽111内设有第一分流孔114、第二分流孔115和第五分流孔118;润滑油从第一分流孔114和第二分流孔115流入驱动电机壳体2内,润滑油从第五分流孔118流入驱动端输入轴承所在位置,以润滑驱动端输入轴承。所述第二油槽112内设有第三分流孔和第四分流孔;润滑油从第三分流孔和第四分流孔流入发电机壳体2内。所述变速箱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固定,第二壳体12上设有挡油板119。所述挡油板119与第二壳体12形成油腔,齿轮旋转将油腔内的润滑油甩入第一油槽11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幻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幻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5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理试验设备储藏箱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转盘式热封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