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电终端用户型中功率AC/DC隔离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0147.5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2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郭青龙;廉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绿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217 | 分类号: | H02M7/217;H02H7/125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6 | 代理人: | 冯汉桥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终端 用户 功率 ac dc 隔离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AC/DC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终端用户型中功率AC/DC隔离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应用设计技术特别是一些户外中大型用电设备配套设计方案中,都设有独立的直流电源系统,即直流电源电池组和与之配套的充电、浮充电装置等。这些系统需要维持对后级电源能量的补充的同时,又不能对位于配电终端的普通用户输入电源有太多的能量吸收或者叫负荷冲击,显然整个电源装置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指标要求不能太低。目前一些类似装置大都采用可控整流技术,虽也有一些使用开关电源模块的N+1热备份设计,但由于终端用户装配的容量问题,显然并不适合小冲击负荷要求的环境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配电终端用户型中功率AC/DC隔离转换装置,其适于小冲击负荷要求的环境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终端用户型中功率AC/DC隔离转换装置,包括:功率变换组件,所述功率变换组件的输入端与输入回路相连,所述功率变换组件的输出端通过隔离变压器与直流输出处理单元相连;
MCU芯片,所述MCU芯片的输入端通过取样检测单元与所述直流输出处理单元相连,所述MCU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变换组件相连;
辅助电源,所述辅助电源与所述MCU芯片相连;
温度保护单元电路、过流保护单元电路和过压欠压保护单元电路,所述温度保护单元电路、过流保护单元电路和过压欠压保护单元电路分别与所述MCU芯片相连。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所述功率变换组件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其中所述第一电容一端与输入回路中的火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另一端与输入回路中的零线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输入回路中的火线相连,栅极与MCU芯片的输出端相连,源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与MCU芯片的输出端相连,源极与输入回路中的零线相连;
所述隔离变压器具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具有首端抽头和尾端抽头,所述首端抽头连接在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之间,所述尾端抽头与所述第三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容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之间。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还包括有第一均压电阻和第二均压电阻;
其中,所述第一均压电阻和第二均压电阻串联后与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并联,所述第三电容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均压电阻与第二均压电阻之间。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还包括有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其中,所述第三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四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方案下的转换装置是一种主要基于普通配网终端用户供电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对大容量电池组提供直流电源的充电装置,是一种高性价比缓解冲击负荷与小容量市电线路的矛盾需求的技术管控方案。本转换装置没有采用常规的PWM驱动方式实现AC/DC转换,而是采用MCU芯片输出PWM,协同成熟的半桥变换电路实现一种具有过压欠压、过流监控关闭与温度监控多种功能的转换装置,这种转换装置软件控制流程基于PID控制。本转换装置结构简单成本合理控制简单而有效,特别是对应于后级直流负载有大功率电池组的且需要AC/DC转换的需求场合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转换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为实施例中转换装置的主电路拓扑图;
图3为实施例中功率变换组件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实施例中PID软件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绿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绿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01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