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4400.6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0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马雄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模组已被大量地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等液晶显示装置中。但是,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因此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设置背光模组来提供其所需要的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效果。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组装时,主要依靠遮光胶带将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偏光片粘合在一起。然而,现业界使用的遮光胶带多为一体成型的矩形框胶带,其下表面与背光模组的胶框向粘合,其上表面与液晶显示模组的下偏光片相粘合。因此,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空间。当液晶显示模组在进行信赖性测试时,密闭空间内的空气会产生膨胀及收缩,引起气压变化,如此将造成光学膜片产生褶皱,从而产生发光不均的现象,影响显示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的第一遮光胶带和第二遮光胶带对贴形成了至少一个透气部,该透气部将下偏光片和上增亮膜之间形成的空间与外界保持相通,当下偏光片和上增亮膜之间形成的空间空气在膨胀及收缩时,该空间中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从而减少了上增亮膜发生褶皱的问题,有利于消除画面发光不均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遮光胶带、第二遮光胶带以及至少一个透气部;
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均设置有粘性层,且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非粘性区;所述第二遮光胶带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均设置有粘性层,且所述第三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非粘性区;
所述第一遮光胶带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遮光胶带的所述第三表面相互贴合,且各所述第一非粘性区与各所述第二非粘性区一一对应,形成至少一个所述透气部。
优选地,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下偏光片,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上增亮膜,所述第一遮光胶带的所述第二表面的粘性层粘结于所述下偏光片,所述第二遮光胶带的所述第四表面的粘性层粘结于所述上增亮膜。
优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非粘性区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粘性层的厚度,所述第二非粘性区在所述第三表面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表面上的粘性层的厚度;
所述透气部为由一一对应的所述第一非粘性区和所述第二非粘性区组成的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三表面的通孔。
优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非粘性区上和所述第二非粘性区上分别设置有透气材料部件,所述第一非粘性区上的透气材料部件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粘性层的厚度,所述第二非粘性区上的透气材料部件在所述第三表面上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表面上的粘性层的厚度;
所述透气部为由一一对应的所述第一非粘性区和所述第二非粘性区组成的透气材料部件组合。
优选地,其中:
所述透气材料部件为透气泡棉。
优选地,其中:
所述透气部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或第三表面基材上的正投影的面积范围为:大于等于1平方毫米且小于等于10平方毫米。
优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遮光胶带与所述第二遮光胶带相互贴合成为矩形框状,包括相互连接的四条侧边。
优选地,其中:
两条相邻所述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透气部。
优选地,其中:
位于一条侧边上的透气部分别与位于相对的另一条侧边上的透气部在位置上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其中:
位于同一侧边上的多个透气部等间距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44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