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谐振法测试超高频RFID芯片带封装阻抗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0876.2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8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黄良辉;陈会军;陈法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瑞福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4 | 分类号: | G01R27/04;G01R27/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唐超文,贺红星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谐振 测试 超高频 rfid 芯片 封装 阻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测试超高频RFID芯片带封装阻抗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使用谐振法测试超高频RFID芯片带封装阻抗的装置。
背景技术
超高频RFID技术可应用于物流、交通、防伪、服装等各种行业。相比于传统的高频技术,超高频RFID技术具有读距离远,防碰撞功能强的优点。
为了发挥RFID技术读距离远的优点,通常超高频天线的阻抗需要设计为芯片阻抗的共轭。尽管芯片厂商给出了芯片的阻抗值,但是因为超高频的特点,封装对芯片的阻抗值影响很大。各种不同的封装形式,甚至同一种封装形式不同的生产厂商,都会导致带封装芯片的阻抗不同,不等于芯片厂商提供的设计参考值。所以,需要找到测试带封装芯片阻抗的方法。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射频端口连接到带封装芯片两端的形式测试阻抗,但是这样做会导致至少两个问题。首先,芯片的封装通常尺寸非常小(面积1mm*1mm以内),连接线通常尺寸会相当大(1cm*1cm级别),这样会导致连接线的影响比封装寄生的影响还大,导致测试失败。其次,测试超高频阻抗的设备,比如网络分析仪,通常只适合测试50欧姆阻抗,偏离 50欧姆的阻抗测试不准确,而超高频RFID芯片的阻抗值通常为20+j200欧姆左右的复阻抗,导致测试失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特提出一种使用谐振法测试超高频RFID芯片带封装阻抗的装置,它不仅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还具有其它许多有益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使用谐振法测试超高频RFID 芯片带封装阻抗的装置,包含超高频RFID芯片、网络分析仪,还包含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分别封装同样的超高频RFID芯片;所述第三线圈为高自身谐振值线圈,电连接所述网络分析仪;所述第一线圈先封装超高频RFID芯片和所述第三线圈互感耦合,然后,拆除所述第一线圈的封装后,所述第二线圈再封装同样的超高频RFID芯片和所述第三线圈互感耦合。
上述第一线圈的电感值是L1,所述第二线圈的电感值是L2,且满足:L1>L2。
上述的第三线圈的线圈电感值是L3的,且满足:L1*5>L3>L2/5。
上述的第三线圈的自身谐振值为ω3=2πf3,且满足:f3>1.2GHz。
上述的第三线圈电连接所述网络分析仪的一个端口,所述网络分析仪设置为测试s参数绝对值的模式;所述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分别靠近所述的第三线圈互感时,所述网络分析仪的s参数绝对值随之发生改变。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制作两个线圈,即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这两个线圈的电感值分别为L1和L2,有L1>L2。这两个线圈的电感值可以使用测试或者仿真方法得到,因为线圈的直径通常为几个厘米,所以无论是测试还是仿真,都容易得到正确值。然后使用同样的封装,将超高频RFID芯片封装到上述两个线圈上。芯片阻抗值为电容性,所以和电感性的线圈形成了LC谐振。
至于第三线圈L3,其尺寸大小和第一线圈L1、第二线圈L2相似,但通常为空绕,这里定义第三线圈L3的自身谐振值为网络分析仪测得s参数虚部为0的频率值,将第三线圈L3接网络分析仪的一个端口,网络分析仪设置为测试s参数绝对值的模式。再将第一线圈L1和第三线圈L3正对,并使第一线圈L1靠近第三线圈L3,可以在网络分析仪上,观察到s参数绝对值曲线,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值,这个峰值的频率就是线圈L1的谐振值ω1=2πf1,同样操作方式可测得第二线圈L2的谐振值ω2=2πf2。
最后利用数据后处理,可以得到超高频RFID芯片的实部和虚部。
具体为,芯片电容值C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瑞福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瑞福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08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网电压越限监测仪
- 下一篇:钳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