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门储运线的自动化车门换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0689.4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1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刘进明;胡全心;张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门 储运 自动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门储运线车门积放系统,属于车门装配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方便海上钢栈桥施工的一种用于车门储运线的自动化车门换线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制造行业在装配生产中,车门需要经过从车身上拆卸下来,进行车门内饰板、车门玻璃、玻璃升降器等多个零部件装配,装配完成后再安装到车身上去,车门装配、输送、储存等均是沿着车门长度方向运行即纵向输送来完成作业,其具体实施方式为车门吊具在车门输送线、车门分装线、拆车门上吊具、从车门吊具上卸车门装车等作业、输送时车门吊具一直吊挂在摩擦输送小车组上,车门吊具上的四角处的纵向吊耳由摩擦输送小车组上四角的纵向吊挂托耳托住在H 型钢轨道上运行进行输送及作业,此时输送时运行方向为沿着车门长度方向运行。常规生产线采用单轨摩擦输送线做为积放线时为沿着车门长度方向进行积放,一台摩擦输送小车组紧挨着另摩擦输送小车组,简称为纵向积放车门线。近几年汽车制造行业快速发展,生产线产能飞速提升,总装车间单线生产节拍已经高达50~70台车/每小时,从拆车门至装车门之间车身需经过一百多个装配工位,生产节拍越高、装配作业越细化,工位数量越多,历时需3~4小时运行时间,沿着车门长度方向进行积放作业时采用的需要很大的车门存储空间,整个车门线的线路布局占用厂房空间大,建设成本高、维护保养不便,而且纵向积放车门线无法适应各种不同车型车门的连续施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车门储运线的自动化车门换线系统,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实现纵向车门输送线和横向车门积放线的快速换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这样一种用于车门储运线的自动化车门换线系统,其包括沿车门长度方向布置的纵向车门输送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垂直于所述纵向车门输送线布置的横向吊架;所述横向吊架上沿车门厚度方向固接有换线升降辊道;所述换线升降辊道位于所述纵向车门输送线与所述横向吊架的交汇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升降架包括固定框架、升降导向框架、曲柄升降机构和升降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与所述横向吊架固接;所述固定框架的下端固接有所述升降导向框架;所述升降框架通过所述曲柄升降机构滑动配合连接于所述升降导向框架的下端;所述升降框架上固接有所述二辊动力辊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换线升降辊道在沿车门积放运行方向上的两侧之中至少一侧设置有与其相邻的动力输送辊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沿车门积放运行方向位于所述换线升降辊道前端的所述动力输送辊道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换线升降辊道的安装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动力输送辊道包括吊杆、辊轮、框架、传动带和驱动减速电机;所述框架通过所述吊杆固接于所述横向吊架下端;所述框架内设置有所述辊轮和所述驱动减速电机;所述驱动减速电机通过传动带将动力传递到每个所述辊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框架上端设置有推车辊道;所述推车辊道包括固接于所述横向吊架上的机架,所述机架内设置有链轮链条驱动机构,所述链轮链条驱动机构的传动链条上固接有推头,所述推头位于所述框架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动力输送辊道上滑动配合连接有横向积放吊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横向积放吊具包括吊具框架、滑橇杆和横向积放托块;所述滑橇杆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橇杆沿车门厚度方向布置于所述吊具框架顶端;所述横向积放托块沿车门长度方向布置于所述吊具框架的两侧;所述横向积放托块上设置有一限位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纵向车门输送线包括单轨摩擦输送线、摩擦输送小车组和车门吊具;所述摩擦输送小车组滑动配合连接于所述单轨摩擦输送线下端;所述摩擦输送小车组上设置有带有限位槽的纵向吊挂托耳;所述车门吊具上设置有纵向限位吊耳和横向限位托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06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