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器人走柔性钢丝绳实验测试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6591.6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6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用华;陈亚雄;庄未;钟艳如;黄美发;匡兵;孙永厚;刘夫云;钟永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13/0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5107 | 代理人: | 黄玮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柔性 钢丝绳 实验 测试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器人走柔性钢丝绳实验测试平台。
背景技术
人类在高空上走钢丝是一种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可以给人们带来感官的愉悦和心灵的震撼。机器人走钢丝来源于用机器人模拟人类走钢丝的行为进行替代表演,其目的在于降低人类走钢丝表演的危险性。
目前,大多数在钢丝上行走的机器人(即走钢丝机器人),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平衡调节机构,比如转杆,实现其本体在拉紧的柔性钢丝之上平衡行走。其中,机器人本体一般都会安装有陀螺仪、编码器等测控部件以便测量走钢丝机器人的姿态、速度等运动参数;而对于柔性钢丝的运动状态,由于测试的复杂度与难度,通常不会进行测量。
在实际的走钢丝机器人平衡控制实践中,人们往往会忽略钢丝绳的柔性,仅仅把其当作是系统的一种微小的干扰。工程实践表明,这样的做法加大了走钢丝机器人平衡控制器设计的难度并影响控制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在钢丝绳跨度增大柔性增加的时候问题更为突出。
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法是,将柔性钢丝绳的运动状态参数作为重要因素在机器人控制器中加以考虑并进行控制器设计。因此,实时反馈柔性钢丝绳的运动状态对于走钢丝机器人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然而,从目前的技术设备看,尚且没有专门的平台可以完成上述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走钢丝机器人实验研究的开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走钢丝机器人系统实验测试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种机器人走柔性钢丝绳实验测试平台。
本实用新型机器人走柔性钢丝绳实验测试平台,其技术方案包括左、右相同且对称的两个支撑架以及左、右相同且对称设于左、右支撑架上的钢丝绳牵拉机构,所不同的是:
1、各钢丝绳牵拉机构包括十字轴,所述十字轴的上、下轴端通过上、下轴承座安装于十字轴竖轴架内,十字轴的左、右轴端通过左、右轴承座安装于十字轴横轴架内,所述十字轴横轴架上安装有检测柔性钢丝绳拉力值并将其转换为柔性钢丝绳伸长量的拉力传感器。
2、左、右十字轴竖轴架固定安装于左、右支撑架上,所述柔性钢丝绳拉紧在左、右拉力传感器之间。
3、所述十字轴横轴架上设有检测其上、下摆动角度的绝对编码器和检测其上、下摆动速度的增量编码器。
4、所述十字轴竖轴架上设有检测十字轴横轴架左、右摆动角度的绝对编码器和检测十字轴横轴架左、右摆动速度的增量编码器。
一种简单的结构方案为:左、右十字轴竖轴架为开口相对的U形竖框,所述十字轴的上、下轴端通过上、下轴承座安装于U形竖框的上、下框板上;左、右十字轴横轴架为开口相背的U形横框,左、右轴端于十字轴竖轴架外并通过左、右轴承座安装于U形横框的左、右框板上;左、右拉力传感器分别安装于左、右U形横框相对的框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绝对编码器和增量编码器以及拉力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得到机器人行走钢丝绳时的运动状态,由此可计算出走钢丝机器人与柔性钢丝绳接触点的三维坐标、柔性钢丝绳的弹性势能等相关参数,有利于在设计机器人控制器时引入柔性钢丝绳的柔性参数。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左、右对称的钢丝绳牵拉机构完全相同,即其中用于检测的传感器完全一样,就检测原理而言,左、右两边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可以起到冗余互补的作用,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1、图2、图3中柔性钢丝绳牵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实施方式中柔性钢丝绳的形变情况。
图号标识:1、支撑架;2、柔性钢丝绳;3、十字轴;4、轴承座;5、十字轴竖轴架;6、十字轴横轴架;7、拉力传感器;8、绝对编码器;9、增量编码器;10、地板;11、走钢丝机器人;12、柔性钢丝绳牵拉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机器人走柔性钢丝绳实验测试平台包括左、右相同且对称的两个支撑架1,左、右支撑架1上分别设有左、右相同且对称的柔性钢丝绳牵拉机构12,所述支撑架1为固定在地面或地板10上的三脚架,左、右三脚架形状一样、高度一致,如图1、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65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