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弹簧无心减震装置及电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5733.7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唐承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全乐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104 | 分类号: | F16F7/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314 | 代理人: | 王少虹,张秋红 |
地址: | 52344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无心 减震 装置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弹簧无心减震装置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电动代步车和医疗电动轮椅车上的减震器采用的是中间带有导向轴的单弹簧减震器(如图1所示),而根据车子减震结构的特点,如图2所示,减震器中弹簧1压缩的轨迹是以绕点A为圆心的一段圆弧,车子在受较重负载时,带有导向轴的单弹簧减震器中的导向轴在弹簧1压缩到一定行程后很容易就会卡死,没有减震效果,并且摩擦产生噪音。此外,减震器与减震器支架2的接触面也容易因减震器的旋转摩擦而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噪音小的多弹簧无心减震装置及具有该减震装置的电动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弹簧无心减震装置,包括间隔相对的两个弹簧座、连接在两个所述弹簧座之间的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内外设置的至少两层弹簧,所述弹簧座朝向另一所述弹簧座的第一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限位部,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相对的两个所述限位部上。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弹簧座第一表面上的环形台阶或环形槽。
优选地,所述弹簧座的第一表面中部还设有凸柱,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依次位于所述凸柱的外围。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层弹簧相互独立;或者,所述至少两层弹簧的至少一端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两层所述弹簧,分别为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弹簧座的第一表面上设有两个所述限位部,分别为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围;
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上。
优选地,所述多弹簧无心减震装置还包括将所述弹簧座固定在车体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弹簧座背向另一所述弹簧座的第二表面。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凸出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安装座、贯穿所述安装座相对两侧的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多弹簧无心减震装置还包括固定在车体上并与所述安装部配合连接的支架。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相对配合在所述安装座相对两侧的支架板,所述支架板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连接孔,通过锁紧件穿设在所述连接孔和安装孔中,将所述支架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板的端面抵紧在所述弹簧座的第二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多弹簧无心减震装置。
所述电动车为医疗电动代步车或医疗电动轮椅车。
本实用新型的多弹簧无心减震装置,适用于医疗电动代步车和医疗电动轮椅车。其中,通过两个或以上的弹簧作为弹性减震部件,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导向轴和单弹簧的设置;减震过程中弹簧无卡滞,噪音小;在额定负载范围内,减震效果始终能保证在理想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单弹簧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单弹簧减震器在车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弹簧无心减震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多弹簧无心减震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弹簧无心减震装置装配在车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弹簧无心减震装置,包括间隔相对的两个弹簧座10、弹簧组件20;弹簧组件20连接在两个弹簧座10之间,两者形成一个整体。
其中,弹簧组件20包括内外设置的至少两层弹簧;弹簧座10朝向另一弹簧座10的第一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限位部,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相对的两个限位部上。至少两个弹簧的直径不等,自内向外逐个增大,以实现弹簧的内外套设。
作为选择,限位部可以为设置在弹簧座10第一表面上的环形台阶或环形槽。弹簧的端部配合在环形台阶或环形槽上,并进一步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将两者固定连接。
弹簧座10的第一表面中部还设有凸柱13,至少两个限位部依次位于凸柱13的外围。凸柱13的设置,方便位于内圈的弹簧端部套设在凸柱13外周,增强弹簧组件20在弹簧座10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可避免弹簧组件20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全乐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全乐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57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碳酸酯类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
- 下一篇:超程保护氮气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