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中网亮条件、车辆中网总成、车身结构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5211.7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6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为强;常士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0R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李健,李雪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中网亮 条件 总成 车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中网亮条件、一种车辆中网总成、一种车身结构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消费者对于汽车美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汽车前脸的美观性。目前,中网位于整车前脸的中部,是整车外观感知和美观性的敏感区域。现有设计中,中网与前组合大灯之间的间隙的公差难以保证,左右对称差大。主要影响因素有:1)中网的精度;2)前组合灯的精度;3)翼子板安装点的位置度;4)X向旋转;5)中网的Y向波动;6)中网的Z向波动,等等。因此,这种间隙的公差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网与前组合灯之间的间隙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任何一种影响因素都将影响中网与前组合灯的配合间隙的美观性。具体地,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中网与前组合灯的间隙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导致中网左右对称差大,整车外观感知质量差,降低客户满意度。另外,在设计制造过程中,虽然各环节公差要求严格,但是在实际装配时,对改善此处间隙的收效非常小,这反而增加制造和装配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中网亮条件,以有效地实现车辆的中网的自动对中,直接保证中网和前组合灯的间隙,提升外观感知质量,降低制造和装配的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中网亮条件,包括中网亮条本体,所述中网亮条本体的用于与车辆的前组合灯接触的部位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前组合灯接触的弹性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中网亮条件中,由于弹性体能够与前组合灯接触,这样,在车辆中网的实际装配中,随着车辆中网的安装,弹性体将抵接前组合灯并被压紧在车辆中网亮条和前组合灯之间,从而,通过该弹性体例如橡胶块将直接便捷地实现车辆的中网的自动对中,直接保证中网和前组合灯之间的配合间隙,提升车辆前脸的外观感知质量,降低制造和装配的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的用于与所述前组合灯接触的接触表面上形成有凹槽,使得所述接触表面上形成多个缓冲变形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的用于与所述前组合灯接触的接触表面上形成有引导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前组合灯接触的锲形引导面。
另外,所述弹性体和所述中网亮条本体可拆卸地卡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网亮条本体的边缘处形成有具有入口的卡接口,所述入口的朝向与车辆中网的装配方向相同,所述入口处形成有相互朝向延伸的卡臂;所述弹性体上形成有卡槽;其中,所述弹性体通过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接口的边沿的配合而与所述卡接口卡接装配。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包括用于与车辆的前组合灯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形成有具有锲形引导面的接触表面,其中,所述接触部的背向所述接触表面的底表面上形成有两个在所述接触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并与各自对应的所述卡接口卡接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相对的两侧面上形成有所述卡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中网总成,包括中网骨架,所述中网骨架的用于与车辆的前组合灯接触的部位上设置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车辆中网亮条件,其中,所述中网亮条本体和所述中网骨架连接。
这样,如上所述的,在该车辆中网总成装配时,随着车辆中网总成的安装,弹性体将抵接前组合灯并被压紧在车辆中网亮条和前组合灯之间,从而,通过该弹性体例如橡胶块将直接便捷地实现车辆的中网的自动对中,直接保证中网和前组合灯之间的配合间隙,提升车辆前脸的外观感知质量,降低制造和装配的难度。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包括前组合灯和中网总成,所述中网总成的中网亮条和所述前组合灯的配合接缝处设置有弹性补偿件。这样,弹性补偿件例如橡胶块被压紧在车辆中网亮条和前组合灯之间,通过该弹性补偿件直接便捷地实现车辆的中网的自动对中,直接保证中网和前组合灯之间的配合间隙,提升车辆前脸的外观感知质量,降低制造和装配的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中网总成为上述第二方面中所述的车辆中网总成,其中,所述弹性体为所述弹性补偿件。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上述第三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车身结构,这样,如上所述的,该车辆的美观性和整体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52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汽车顶板
- 下一篇:前围蒙皮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