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4214.9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5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吴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斯特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2 | 分类号: | F02F1/42;F02F1/40;F01N1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49 | 代理人: | 潘朱慧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 吸气 发动机 排气 通道 | ||
1.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其特征在于,包含:
设置在所述自然吸气发动机内部气缸缸盖上的各个排气通道,所述各个排气通道互相独立无连接;
所述任意一个排气通道设有弯管部分(8)与流道部分(9),所述弯管部分(8)各处截面积相等;所述流道部分(9)为各处等截面结构或渐扩管结构;
所述各个排气通道各自设有排气出口,所述各个排气出口通过外接排气通道段(71)与所述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催化器连接;通过调节所述外接排气通道段(71)的长度来确定缸盖内排气通道至所述自然吸气发动机催化器之间的总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水平间距的范围为2.5mm≤A≤12mm,A代表水平间距;所述各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垂直间距的范围为2.5mm≤B≤12mm,B代表垂直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面积范围为0.75ADv≤S≤1.25ADv,S代表单个排气出口的面积,ADv为根据座圈的理论直径∅Dv计算的面积,面积单位为mm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进一步包含:
所述自然吸气发动机气缸缸盖内部分别设有上、下、左与右冷却水套;
第一冷却水道(51),其两端分别和缸盖设有的上冷却水套与下冷却水套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水道(51)位于各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水平间距的中垂线上;
第二冷却水道(52),其两端分别和缸盖设有的左冷却水套与右冷却水套连接,其位于各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垂直间距的中垂线上;所述第一冷却水道(51)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52)相互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接排气通道段(71)进一步包含:若干支路管,各支路管与其各自对应的一个排气出口连接;
等直径管,其一端与各个支路管交汇,所述等直径管另一端与所述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催化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其特征在于,
在三缸或四缸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中,所有排气通道在同一层等间距间隔排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其特征在于,
在四缸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中,四个排气通道两两一组分别位于上下两层,同一层的两个排气通道等间距间隔排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通道适用于三缸或四缸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9.如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一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缸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包含:第一缸(C1)的第一排气通道(12),第二缸(C2)的第二排气通道(22),第三缸(C3)的第三排气通道(32),第四缸(C4)的第四排气通道(42);所述第一排气通道(12)和第二排气通道(42)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三排气通道(22)与第四排气通道(32)上方,或所述第三排气通道(22)与第四排气通道(32)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12)和第二排气通道(42)上方;所述各个排气通道之间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斯特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李斯特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421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