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薄壁件及壳体类工件及加工损伤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9638.6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5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何湘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天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18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薄壁 壳体 工件 加工 损伤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伤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多功能薄壁件及壳体类工件及加工损伤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加工作业中,由于材料自身的缺陷、在机加工或存放过程中因外力等因素造成的损伤以及加工设备精度缺陷等因素,以及造成工件的表面及内部存在划伤或因应力几种等造成细微裂痕,从而严重影响零部件的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一些加工精度要求高,表面积大但厚度相对较小的薄壁件及壳体类工件,这类损伤对工件的性能影响尤为突出,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当前主要是通过各类探伤设备在操作人员手动操作下进行探伤检测作业,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工件数量往往相对较多,且单个工件需要进行检测的位置相对较多,因此导致了当前在对工件进行探伤时的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且劳动强度相对较高,于此同时,由于当前往往有大量的便面积较大,承载能力不足薄壁工件,因此造成操作人员往往无法直接通过探伤设备对工件进行全面探伤作业,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探伤装置,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薄壁件及壳体类工件及加工损伤检测装置,该新型构成结构简单,自重小,运行自动化程度高,数据通讯灵活,模块化和集成化程度高,可根据待检测工件的承载能力和表面结构变化情况,并可自动进行探伤作业,避免了传统探伤设备需要人工操作的弊端,在极大灵活调整探伤设备使用灵活性的同时,另有效克服了大面积薄壁及壳体类工件探伤中传统设备不易全面检测的弊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功能薄壁件及壳体类工件及加工损伤检测装置,包括承载底座、行走轮、行走驱动机构、探伤装置、表面粗糙度检测装置、无线遥控驱动控制电路及数据无线通讯电路,承载底座包括承载板及伸缩杆,承载板至少两个,相邻的承载板间相互铰接,且相邻承载板间呈0°—90°夹角,承载板下表面设定位槽,伸缩杆嵌于定位槽,且伸缩杆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承载板铰接,相邻的两承载板之间通过至少两个伸缩杆连接,行走轮至少四个,并环绕承载底座轴线均布在承载底座侧表面,行走轮包括定位板、伸缩杆及轮体,定位板后表面与承载底座侧表面连接,定位板前表面设至少一条与承载底座下表面垂直分布的滑槽,滑槽轴线与定位板中线重合,且滑槽内设至少一个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伸缩杆共三个,其中一条伸缩杆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且该伸缩杆与滑块间通过调节机构相互铰接,其余两条伸缩杆以滑槽中线对称分布,且末端与定位板通过棘轮机构相互铰接,伸缩杆前端均相交并通过轴套与轮体的轮轴连接,且位于滑槽两侧的伸缩杆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轮体轴线与承载底座下表面呈0°—30°夹角,行走驱动机构、探伤装置、表面粗糙度检测装置、无线遥控驱动控制电路及数据无线通讯电路均安装在承载底座上表面,行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分别与各行走轮的轮体连接,无线遥控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行走驱动机构、探伤装置、表面粗糙度检测装置、数据无线通讯电路、伸缩杆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行走轮的轮体上均布电磁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探伤装置为超声波探伤装置、磁探伤装置、射线探伤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伸缩杆上另设位移传感器,且所述的位移传感器均与无线遥控驱动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数据无线通讯电路为基于WIFI系统、Zigbee系统、蓝牙系统及射频系统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底座下表面设超声波测距装置,且所述的超声波测距装置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底座的承载板上均布若干透孔,且所述的透孔横截面均为正六边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机构为齿轮组结构、传动带结构及传动链条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本新型构成结构简单,自重小,运行自动化程度高,数据通讯灵活,模块化和集成化程度高,可根据待检测工件的承载能力和表面结构变化情况,并可自动进行探伤作业,避免了传统探伤设备需要人工操作的弊端,在极大灵活调整探伤设备使用灵活性的同时,另有效克服了大面积薄壁及壳体类工件探伤中传统设备不易全面检测的弊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轮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天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德阳天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96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横向CFEC波导/单晶基底构型乐甫波传感器
- 下一篇:钢轨探伤车超声耦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