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86310.9 | 申请日: | 2017-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5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 发明(设计)人: | 符智杰;刘鹏;周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8B11/00 | 分类号: | B28B11/00;B24B19/22;B24B47/06;B24B4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周修文 |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打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打磨陶瓷坐便器胚体工序为人工打磨。人工手持打磨机对胚体进行打磨,需要人的手臂反复的旋转,使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打磨装置,它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一种打磨装置,包括连接件、压力提供机构和打磨机,所述压力提供机构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压力提供机构与所述打磨机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机械手连接。
上述的打磨装置中,压力提供机构与打磨机连接,并对打磨机施加打磨压力。连接件与机械手连接,且连接件上安装有压力提供机构,从而机械手能够带动压力提供机构沿机械手的设定轨迹自动移动,进而带动打磨机自动移动,实现打磨自动化操作。如此,所述打磨装置无需人工手持打磨机反复旋转,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法兰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法兰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力提供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法兰用于与机械手连接。上述的打磨装置通过第一法兰实现与机械手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将打磨装置与机械手快速装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压力提供机构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压力提供机构通过第一紧固件装入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板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提供机构包括第二法兰,所述打磨机设有与所述第二法兰相应的第三法兰。通过第二法兰与第三法兰连接,压力提供机构与打磨机能够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提供机构还包括安装座和气缸,所述气缸包括缸体、与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活塞和与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所述缸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法兰连接。又因为第二法兰与打磨机连接,所以活塞杆能够控制打磨机的移动,从而实现压力提供机构通过气动控制打磨机的运动轨迹。由于压缩空气容易获得,因此,采用气动控制方式能够降低上述打磨装置的制造成本和运行成本。此外,气动控制方式具有安全、无污染和易于实现的优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提供机构还包括中位排气型电磁阀,所述气缸为低摩擦气缸,所述中位排气型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低摩擦气缸内的气体压强。低摩擦气缸采用中位排气控制方式,使得活塞杆处于浮动状态,活塞杆可以自动调整伸缩量。当打磨机以固定轨迹运动时,压力提供机构可以达到自适应不同陶瓷坐便器胚体的成型精度误差,保持打磨切削压力恒定,避免过切或打磨不到,保证打磨均匀,使得陶瓷坐便器的质量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提供机构还包括直线轴承和导向轴,所述安装座设有与所述直线轴承相应的轴承孔,所述轴承孔的设置方向与所述活塞的滑动方向一致,所述直线轴承装入所述轴承孔,所述导向轴装入所述直线轴承中、且与所述第二法兰固定连接。轴承孔的设置方向与活塞的滑动方向一致,从而使得直线轴承与导向轴对活塞起到导向作用,保证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其受力方向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提供机构还包括螺丝,所述第二法兰在所述第二法兰的厚度方向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法兰的侧部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螺纹孔,所述导向轴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螺丝穿过所述螺纹孔抵触所述导向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提供机构还包括盖板和安装板,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打磨机的一端,所述盖板设有与所述导向轴相应的第一通孔,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打磨机的一端,所述安装板设有与所述导向轴相应的第二通孔和与所述活塞杆相应的第三通孔。盖板与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对气缸起到限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提供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提供机构的正视图;
图4为图3沿A-A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未经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63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渗易脱模方涵模具
- 下一篇:一种标准养护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