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器人载重底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1759.8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9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马波;戴科亮;刘恒;赵青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天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1/10 | 分类号: | B62D61/10;B60G3/12;B60G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载重 底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机器人载重底盘。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室内导航技术的成熟,室内机器人的应用相当广泛。由于室内机器人的避震及载重要求不高,因此大多仅配置双驱低载重的简易底盘设计,难以拉动重量较大的物体。
现有技术的机器人四驱移动底盘所采用的四驱结构需要配置四个电机,导致成本过高。并且少有载重在500公斤以上的高载重机器人底盘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机器人底盘成本较高、载重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成本、高载重的机器人载重底盘。
一种机器人载重底盘,包括安装板、多个驱动轮、多个负重轮、多个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轮设于所述安装板中部,所述负重轮设于所述安装板两端,所述驱动设备设于所述安装板,且与所述驱动轮以皮带、链条或传动轴连接,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载重底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负重轮包括负重轮体、负重支架、负重减震件,所述负重支架设于所述安装板,所述负重轮体通过所述负重减震件与所述负重支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载重底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载重底盘包括四个所述负重轮,二二对称设于所述安装板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载重底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包括二个驱动轮体、驱动支架、主轴,所述驱动支架设于所述安装板,所述主轴贯穿所述驱动支架,且两端分别设有一所述驱动轮体。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载重底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还包括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设于所述驱动支架,所述主轴通过所述限位孔贯穿所述驱动支架,所述限位孔限制所述主轴仅可于竖直方向内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载重底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还包括多个驱动减震件,所述驱动减震件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主轴和所述安装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载重底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还包括多个驱动齿轮,每一所述驱动轮体与所述驱动支架之间均设有二个所述驱动齿轮;
所述驱动设备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驱动所述驱动轮体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载重底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载重底盘包括二个所述驱动轮,二个所述驱动轮的所述驱动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同步传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载重底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设备包括电机、电机支架、电机齿轮,所述电机支架设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电机贯穿所述电机支架连接至所述电机齿轮;
所述电机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通过链条连接,驱动所述驱动轮体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载重底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载重底盘包括二个所述驱动设备,二个所述电机齿轮分别连接至同一所述驱动轮的相互远离的二个所述驱动齿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机器人载重底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机器人载重底盘设有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电机齿轮,通过链条传动驱动同边的所述驱动轮体,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更好的越野和操控性能。
二、所述机器人载重底盘设有多个所述减震件,增强避震效果和抓地力,保证足够的驱动力。
三、所述机器人载重底盘设有所述负重轮,分担所述驱动轮载重,提高了车体的载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载重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载重底盘的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载重底盘的负重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载重底盘的驱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载重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机器人载重底盘1包括安装板11、二个驱动轮12、四个负重轮13、二个驱动设备14。
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载重底盘的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驱动轮12包括二个驱动轮体121、驱动支架122、四个驱动齿轮123、主轴124、二个限位孔125、三个减震件1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天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天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17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单摆结构的两轮平衡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具有越障爬坡功能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