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车用双轮平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0860.1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6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范宝林;范飞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宝林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1127 | 代理人: | 黄伟 |
地址: | 450008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双轮 平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车用双轮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两轮动力车成为时下流行的代步工具,常用的两轮动力车的安全系数极低,行走不稳定,容易发生倾斜,三轮动力稳定性好,现在的三轮动力车前面独轮承载能力过重,转弯容易翻车,驾驶的危险性高。
为了提高动力车的稳定性,出现了前轮或者后轮为双轮的小三轮动力车,但是现有的双轮系统一般采用刚性连接轴直接连接双轮,当路面不平或者路面高低相差较大时,双轮系统的两个车轮会有一个车轮会出现与地面不接触的情况,降低了电动车的乘用舒适性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提供一种动力车用的双轮平衡系统,所述双轮平衡系统可以有效过滤地面不平引发的抖动,同时能适应高低不平的路面状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车用双轮平衡装置,包括平衡架、车轮和连接架,所述平衡架包括支撑架、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所述支撑架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对称铰接在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上各连接有所述车轮,所述连接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正上方,所述连接架和所述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减震器,所述连接架的两侧呈对称连接两个有第二减震器,每个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上端铰接连接所述连接架,每个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下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轮架或第二轮架。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架呈L型,所述第一轮架的底臂铰接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一轮架的侧壁的上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轮架与所述第一轮架结构相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架的侧壁上端设置有朝向所述支撑架的第一凸台,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壁套设连接有弹簧。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架的侧壁上延伸有支臂,所述支臂的自由端通过平面轴承连接所述支撑架,所述平面轴承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轮架的旋转轴线重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呈竖直固定并连接在所述连接架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器为液压弹簧减震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上竖直连接固定有连接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架和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第一减震器连接,构成第一级减振,用来过滤路面的微小振动;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通过铰接方式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可以相对于所述支撑架相对转动,当路面高低相差较大时,上述转动就会发生,当路面区域平稳时,所述弹簧和第二减震器驱动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回归稳定状态,达到二级减振的效果。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两轮车变成了三个轮子,而且停车时不用任何支持,车子会自动找平衡站直不倒,行驶过程中轮子因路面不平各自调节高低互不干涉,车身会保持平衡。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两轮动力车上解决了两轮的因路滑颠簸而造成摔倒的危险;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三轮动力车的前轮上解决了三轮车翻车驾驶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且稳定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宝林,未经范宝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08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欧标铝型材连接装置
- 下一篇:智能平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