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块化拼装式钢混组合涵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1805.6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8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高昌;常福宽;赵建邦;朱洪亮;王文光;刘小健;徐超;王学军;平静芳;邢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 代理人: | 朱源,王云峰 |
地址: | 03001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拼装 式钢混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用涵洞,具体为一种模块化拼装式钢混组合涵。
背景技术
涵洞是一种排水构筑物,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市政等领域。涵洞按构造可分为圆管涵、盖板涵、拱涵、箱涵、波纹管涵。
现有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圆管涵一般采用工厂预制钢筋混凝土成品管,现场拼装成型的方法;盖板涵一般采用现场施做基础、台身,工厂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进而现场安装的方法;拱涵的上部构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构造一般采用素混凝土或浆砌片石等结构,而无论上部结构还是下部结构全都采用现场施工的方法进行;箱涵采用现场绑扎钢筋、现浇混凝土,形成封闭框架的方式施工,钢波纹管采用工厂预制钢波纹管片,现场组合拼装的方法。
现有的涵洞型式,在施工和使用中存在以下的缺点:
1、圆管涵由于孔径较小,使用中经常出现淤积严重的问题,且由于管身尺寸的原因,清淤过程只能采用人工方式,工作强度大、清淤效果差。
2、盖板涵在施工时,虽然将盖板采用工厂预制,减少了现场制作的时间,但下部的基础、台身施工仍需占用大量时间,不能做到快速施工。
3、拱涵全部采用现场制作,施工速度慢、工期长。不利于节能环保,且由于台身尺寸较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也较高。
4、箱涵也采用现场制作,施工速度慢、工期长,同时造价也较高。
5、钢波纹管涵在现场拼装过程中,由于管片数量多、接缝多,对拼装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且对钢波纹管两侧楔形部的回填质量没有保证,在运营中大量出现管涵变形的情况。另外由于管身的刚度有限,防撞性差,只能用作排水,不能兼通行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涵洞存在上述不足之处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拼装式钢混组合涵。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模块化拼装式钢混组合涵,包括钢筋混凝土底板,钢筋混凝土底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其拼接的钢筋混凝土侧墙,钢筋混凝土侧墙的底端均设置有若干前后分布的预留实心钢棒,钢筋混凝土底板上端设置有预留实心钢棒插入其内的预留孔,钢筋混凝土底板与钢筋混凝土侧墙之间设置有防水层,两钢筋混凝土侧墙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半圆弧钢波纹板,半圆弧钢波纹板的下端均设置有钢波纹垫板,钢波纹垫板上设置有与钢筋混凝土侧墙连接的高强螺栓。
该组合涵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底板+钢筋混凝土侧墙+半圆弧钢波纹板的组合方式,形成一种新型的涵洞型式,涵洞的全部构件都在工厂预制,而且钢波纹板的设置,减轻了结构自重,降低了结构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克服了现有涵洞存在上述不足之处的问题。
钢筋混凝土侧墙是由两块前后分布的侧墙本体组成的,前侧侧墙本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端厚度小于前端厚度的锥状凸起块,锥状凸起块的后端为圆弧状结构,后侧侧墙本体的前端设置有与锥状凸起块配合的锥状凹槽,锥状凹槽的后端设置有与锥状凸起块紧贴的橡胶止水条。
该钢筋混凝土侧墙结构设计采用凸、凹两块侧墙本体进行组合,便于对钢筋混凝土侧墙的起重吊装。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有效保证了生产的质量,使涵洞各构件受力更加合理,材料利用率高,而且有效提高了防撞强度,兼有通行功能,同时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不污染环境,后期清淤容易、养护简单,具有施工速度快、工期短且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钢筋混凝土底板与钢筋混凝土侧墙拼装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钢筋混凝土侧墙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钢筋混凝土侧墙与半圆弧钢波纹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筋混凝土底板,2-钢筋混凝土侧墙,3-预留实心钢棒,4-预留孔,5-防水层,6-半圆弧钢波纹板,7-钢波纹垫板,8-高强螺栓,9-侧墙本体,10-锥状凸起块,11-锥状凹槽,12-橡胶止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模块化拼装式钢混组合涵,包括钢筋混凝土底板1,钢筋混凝土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其拼接的钢筋混凝土侧墙2,钢筋混凝土侧墙2的底端均设置有若干前后分布的预留实心钢棒3,钢筋混凝土底板1上端设置有预留实心钢棒3插入其内的预留孔4,钢筋混凝土底板1与钢筋混凝土侧墙2之间设置有防水层5,两钢筋混凝土侧墙2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半圆弧钢波纹板6,半圆弧钢波纹板6的下端均设置有钢波纹垫板7,钢波纹垫板7上设置有与钢筋混凝土侧墙2连接的高强螺栓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未经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18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成卷机
- 下一篇:一种连续整形机的上料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