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棒材的搬运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0184.X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7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许滨;王乐;谢宝才;潘琦;邓成根;李盼华;翟迎迎;余永峰;杨晓敏;江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亚太霍夫曼金属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康潇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搬运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棒材搬运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棒材的搬运机器人。
背景技术
当前,棒材在加工过程中进行搬运时通常采用各种大型的桥式吊车,吊运时吊车夹持着单根棒材进行搬运,工作效率较低,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工作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工作效率较高的棒材的搬运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棒材的搬运机器人,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水平导轨,水平导轨上配合滑块,滑块和立式的支撑杆体相连,支撑杆体的下方布置用来夹持棒材的夹持机构,支撑杆体中设置升降机构和夹持机构相连用来控制夹持机构的升降,夹持机构上设置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和控制器相连,夹持机构的下方设置可在地面轨道上滑行的上料小车,上料小车用来搬运可盛放棒材的框体。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若干棒材放到框体里,框体布置在上料小车上并由上料小车运送到支架的下方,控制升降机构带动夹持机构向下移动来抓取棒材,之后控制升降机构带动棒材向上移动至一定高度,再控制滑块移动,滑块带动支撑杆体连同棒材一同水平移动直至到另一待放地控制升降机构和夹持机构将棒材放下即可,利用上述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将整框棒材进行移动、搬运,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支架、11-横梁、12-支撑柱;20-水平导轨;30-滑块;40-支撑杆体;50-夹持机构;60-升降机构;70-上料小车、71-板体、72-限位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棒材的搬运机器人,包括支架10,支架10上设置水平导轨20,水平导轨20上配合滑块30,滑块30和立式的支撑杆体40相连,支撑杆体40的下方布置用来夹持棒材的夹持机构50,支撑杆体40中设置升降机构60和夹持机构50相连用来控制夹持机构50的升降,夹持机构50上设置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和控制器相连,夹持机构50的下方设置可在地面轨道上滑行的上料小车70,上料小车70用来搬运可盛放棒材的框体。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若干棒材放到框体里,框体布置在上料小车70上并由上料小车70运送到支架10的下方,控制升降机构60带动夹持机构50向下移动来抓取棒材,之后控制升降机构60带动棒材向上移动至一定高度,再控制滑块30移动,滑块30带动支撑杆体40连同棒材一同水平移动直至到另一待放地控制升降机构60和夹持机构50将棒材放下即可,利用上述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将整框棒材进行移动、搬运,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称重传感器的设置还可同时实现对棒材的称重,满足生产需要。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10包括两个横梁11,两个横梁11平行间距布置,两个横梁11的端部下方设置有支撑柱12,水平导轨20设置在两个横梁11上,支撑杆体40布置在两个横梁11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小车70包括板体71,板体71下方设置和所述地面轨道配合的滑动体,板体71上表面的四周设置限位滚轮72,当将所述框体放置在上料小车70上时,框体的四周和限位滚轮72的滚动面相接触,限位滚轮72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框体进行限位,以利于夹持机构50夹持,另一方面在框体放至上料小车70上或者从上料小车70上移走的过程中,框体边缘和限位滚轮72之间会发生滚动,即省力又能减少磨损。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50和拉绳式位移传感器相连,拉绳式位移传感器和控制器相连用来控制夹持机构50上升和下降位移。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亚太霍夫曼金属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亚太霍夫曼金属打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01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