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8341.5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6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都用一个充电器对电动汽车的电池组进行充电,并且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组内的单体电池之间是相互串联连接的。在相互串联的单体电池之间只要有一个单体电池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整个电池组冲不好电的情况。因此,设计一种单个单体电池的损坏不会影响其它单体电池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该电动汽车充电装置能使单个单体电池的损坏不会影响其它单体电池充电,并在没为电池组充电时能将电池组内各个相互独立的单体电池依次串联连接在一起变成串联电池,在为电池组充电时能将电池组内依次串联连接在一起的串联电池变成相互独立的单体电池,对每个单体电池的充电过程还能进行电压检测,并可对各个单体电池的充电进度进行单独控制,还可对各个单体电池的充电电压进行单独控制,并设有通电先后控制机构对电池组上电充电过程中先让串联连接的单体电池变成独立的单体电池后再充电,充电可靠性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电动汽车的电池组由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单体电池依次串联而成;包括微控制器和电池连接模块,还包括分别与单体电池个数相等的充电器、切换开关和限流模块;电池连接模块包括与单体电池个数相等的体充电连接机构;在每个体充电连接机构上分别设有体电压检测芯片;每个充电器的电源输出端一对一连接在每个切换开关选择端的一个接线端上;每个切换开关的转动端一对一连接在限流模块的一端上,每个限流模块的另一端一对一连接在电池连接模块的体充电连接机构上;电池连接模块连接在电池组上,所述电池连接模块的控制端、每个体电压检测芯片、每个限流模块的控制端和每个切换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并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当不为电池组充电时,电池连接模块能将电池组内各个相互独立的单体电池依次串联连接在一起变成串联电池,当为电池组充电时,电池连接模块能将电池组内依次串联连接在一起的串联电池变成相互独立的单体电池。
每个充电器的电源输入端和微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都导电连接在一个通电先后控制机构上,并且在上电时通电先后控制机构先给微控制器通电,然后再给充电器通电;在下电时通电先后控制机构先让充电器断电,然后再让微控制器断电。
本方案的通电先后控制机构让微控制器先通电,控制器通电后就让电池连接模块将电池组内依次串联连接在一起的串联电池变成相互独立的单体电池,然后通电先后控制机构才让充电器通电,这样能够充分保证在充电器通电时,各个单体电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各个单体电池之间充电就不会受影响。
本方案在充电时,电压检测芯片能对对应的单体电池进行电压检测。当某个单体电池要充满时可通过限流模块降低充电电流,当某个单体电池还远没充满时可通过限流模块增大充电电流。从而尽量让单体电池所含电压相同。当每个单体电池充满并且每个单体电池的电压相同时即可断开充电电源。或者当每个单体电池并未充满并且每个单体电池的电压相同时也可断开充电电源。这样让单体电池串联后,串联连接的单体电池之间不会有电流流动,电池的可靠性高。每个充电器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相互之间可不相同。通过切换开关可给某个单体电池选择不同的充电器。切换开关和限流模块的配合能更好的为需要充电的单体电池实时提供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从而便于对各个单体电池的充电进度进行单独控制,也便于对各个单体电池的充电电压进行单独控制。本方案能使单个单体电池的损坏不会影响其它单体电池充电,并在没为电池组充电时能将电池组内各个相互独立的单体电池依次串联连接在一起变成串联电池,在为电池组充电时能将电池组内依次串联连接在一起的串联电池变成相互独立的单体电池,对每个单体电池的充电过程还能进行电压检测,并可对各个单体电池的充电进度进行单独控制,还可对各个单体电池的充电电压进行单独控制,对单体电池充电设有过温保护控制,充电安全性高。并设有通电先后控制机构对电池组上电充电过程中先让串联连接的单体电池变成独立的单体电池后再充电,充电可靠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83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与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动力底盘配套的水稻直播机
- 下一篇:一种农业播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