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热冒口筒组件及汽车转向节铸件补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2855.X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5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余让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卡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B22C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栋律师事务所11425 | 代理人: | 李萍 |
地址: | 402760 重庆市璧***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热 冒口 组件 汽车 转向 铸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与浇注球铁熔融金属有关的部分,如内浇口,环形浇口,温度梯度建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发热冒口筒组件及汽车转向节铸件补缩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球铁类转向节生产过程中,由于转向节铸件结构复杂,热节多且分散,现有技术中采用在铸件周边用砂冒口进行补缩。但是存在工艺出品率底下,铸件缩松废品率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发热冒口进行补缩,但是现有发热冒口虽然可减少缩松,但是依旧存在废品率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冒口筒组件及汽车转向节铸件补缩结构,解决现有汽车转向节铸件铸造过程中易缩松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发热冒口筒组件,包括,发热冒口筒件及覆膜砂底盘;所述覆膜砂底盘固定连接于所述发热冒口筒件的底部。
其中,所述覆膜砂底盘的一侧高于另一侧;在较低的一侧,所述覆膜砂底盘与所述冒口筒的连接处径向开设两个以上补缩孔。
其中,补缩孔的内孔径大于外孔径。
其中,所述发热冒口筒件的顶端开设排气孔。
汽车转向节铸件补缩结构,包括,发热冒口筒组件,所述发热冒口筒组件设置于造好砂型的型腔中,位于转向节铸件顶端的热节位置。
其中,补缩孔与转向节铸件顶端的加工凸台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发热冒口筒组件便于清理及去除,可从转向节顶部进水,利于转向节周边部位温度梯度的建立和顺序凝固的实现,相对于周边浇铸系统,提高工艺出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热冒口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热冒口筒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热冒口筒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覆膜砂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汽车转向节铸件补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5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热冒口筒组件,包括发热冒口筒件1及覆膜砂底盘2,覆膜砂底盘2的右侧高于左侧,在较低侧3延径向开设槽口4。发热冒口筒件1的下部同样延径向开设槽口5。将发热冒口筒件1扣于覆膜砂底盘2上,通过粘结剂粘结至一体。覆膜砂底盘2的槽口4与发热冒口筒件1的槽口5位置相应,形成一通孔使得发热冒口筒件内腔与外部连通,作为补缩孔6。补缩孔6设置为2个或2个以上。补缩孔6的孔径由外至内逐渐增大,保证补缩孔6不会由于温度降低过快而首先凝固,堵塞补缩孔。发热冒口筒件1的顶端开设排气孔7,用于排气或排污。
由于发热材料本身耐火度低,与铸件接触后,接触面易变形且不易清理。通过覆膜砂底盘将铸件与发热冒口筒件隔离,保证铸件质量并便于清理。覆膜砂底盘一侧高于另一侧,制造出人为的温度梯度,使远离补缩孔6的较高侧8首先进入低温凝固补缩。
如图1-5所示,汽车转向节铸件补缩结构,包括,发热冒口筒组件10,发热冒口筒组件10设置于造好砂型的型腔中,位于转向节铸件11顶端的热节15位置。其中,补缩孔与转向节铸件顶端的加工凸台12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补缩孔为2个,分别与汽车转向节铸件的两个相邻加工凸台12连接。传统发热冒口补缩需对汽车转向节铸件的四个凸台进行补缩,但是由于将发热冒口筒组件设置于转向节上方,若为四个补缩孔,则导致冒口无法去除,或去除不便。因此设置两个补缩孔,另一侧对应覆膜砂底盘较高侧,因此使得发热冒口筒组件此侧具有温度梯度,远离补缩孔的两个加工凸台13首先处于低温凝固补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卡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卡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28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