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1125.8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8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薛长国;牛晓燕;滕艳华;张飞;闵凡飞;胡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Q10/00 | 分类号: | G01Q10/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臂梁 阵列 循环 扫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梁扫描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
背景技术
微悬臂梁传感技术是在原子力显微镜和微系统出现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传感方法,作为最简单的微机械元件,一直是微纳传感技术研究热点。目前大量使用的单根微悬臂梁生化传感器由于每次只能用一根实验,浪费了大量时间;并且由于生化反应的中需要参照样对照,这就是将多根微梁在同样环境进行实验,就迫切需要实现多根微梁检测研究;利用一根激光器对微梁阵列进行照射并检测每根微梁的弯曲信号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
在公开号为CN101278357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微机械及纳米机械结构进行检测的系统及方法”,其采用音圈电机带动激光器实现对阵列上的每根梁的扫描;但是,激光器长时间运动会给系统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若是带动池子运动则对系统音圈电机带来更高的要求,更使在池子中的反应溶液中粒子运动带来数据上的不稳定性。
申请号为2014200942732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平面镜反射的微悬臂梁阵列传感器的微悬臂梁偏转检测系统”;提出了利用激光空中变向实现对阵列微梁偏转的扫描和检测,实现了激光器和微悬臂梁的固定,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由于运动而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但其存在音圈电机的往复平动,这对音圈电机在稳定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音圈电机的往复平动带来信号处理上的不便和信号识别困难。
申请号为2014100755444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角度平面透射镜的微悬臂梁阵列传感器的微悬臂梁偏转扫描系统及扫描方法”,同样是利用激光空中变向实现对阵列微梁偏转的扫描和检测,利用步进电机带动可以透射的玻璃实现对微梁的往复扫描,但经过玻璃透射后会导致照射到每根微梁上的能量的不同,造成实验条件的不一致性。
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能够使得对微梁扫描时照射到每根微梁上能量相同,能更精确定位,实现平稳循环扫描的微悬臂梁阵列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使得在对微梁扫描时照射到每根微梁上的能量相同,获得更加精确的定位,实现平稳循环扫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的结构特点是:设置由M个扫描单元所构成的循环扫描系统的结构形式为:
以固定设置的同一只激光器作为M个扫描单元的共用激光光源,所述激光器固定地呈水平发出激光光束;
以M根微悬臂梁构成微悬臂梁阵列,针对M根微悬臂梁一一对应设置M只平面反射镜;所述M只平面反射镜共同固定设置在同一只转动台的不同位置上;驱动转动台的转动,使M只平面反射镜随着转动台的转动逐一地处在所述激光光束的光路中,并在所述M只平面反射镜上逐一地形成不同位置上的M束反射光,所述M束反射光逐一地且一一对应地投照在微悬臂梁阵列中各微悬臂梁的自由端,构成微悬臂梁阵列扫描系统,驱动转动台循环转动,经转动台上平面反射镜的反射,实现对微悬臂梁阵列的循环扫描。
本实用新型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微悬臂梁阵列中M只微悬臂梁间隔且并列设置,各微悬臂梁的自由端处在同一直线A上,所述直线A与所述激光光束的方向平行;
所述M只平面反射镜围绕转动台的外周固定安装,各平面反射镜在转动台上具有各自不同的径向位置;驱动转动台步进式转动能够使激光光束逐一地在各平面反射镜上形成入射角为45°的入射光,并在所述M只平面反射镜上逐一地形成出射角亦为45°的出射光,所述出射光竖直向下;根据各微悬臂梁的间隔距离,设置各平面反射镜在转动台上各自所处的径向位置,使M束反射光逐一地且一一对应地投照在微悬臂梁阵列中各微悬臂梁的自由端。
本实用新型微悬臂梁阵列循环扫描系统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平面反射镜与微悬臂梁之间设置出射光遮光板,在所述出射光遮光板上与微悬臂梁阵列中各微悬臂梁的自由端一一对应地设置反射光透光孔,使反射光按反射光透光孔的直径投向微悬臂梁的自由端,设置所述反射光透光孔的直径与微悬臂梁的自由端的宽度相等。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利用转动台的转动实现系统循环扫描,系统搭建简单且易于控制;
2、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激光光束投照到每根微悬臂梁自由端的能量为相同,从而提高精度。
3、本实用新型设置透光孔能有效避免连续扫描带来的光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11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加速度振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新型简易防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