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组产品全自动排版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3791.7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7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刘统权;朱其会;刘勇;朱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B65G43/08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段新颖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 产品 全自动 排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组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用到的机器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将模组排版贴到带有高温胶带的载具上的全自动排版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摄像头模组、手机指纹盖板模组、手机指纹Coating模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品质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通过采用人工组装来进行生产加工,不但其工作效率低下,且所生产加工的零部件质量参差不齐,品质极其不稳定,现有企业为了满足市场要求对产品进行量产化,需增加人工数量,但目前熟练的工人短缺,且人工成本较高,很难满足市场上技术要求较高的零部件的需求。比如,成品模组生产加工安装过程中,需要将模组按照一定的间距贴附到贴有高温胶带的载具上,以对模组进行排版定位,方便后续的组装加工,但现有技术采用人工作业,工作效率低下,人工成本较高,无法保证贴装精度,从而无法保证质量,且无法满足量产化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组产品全自动排版机,可显著提升模组排版效率及品质稳定性,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产品的量产性,且产品一致性得到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模组产品全自动排版机,包括工作台、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模组上料机构、胶带上料机构和模组搬运贴附机构;所述模组上料机构包括前后滑动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载盘、驱动所述载盘前后移动的载盘移动机构和承载若干模组并定位于所述载盘上的至少一托盘;所述胶带上料机构包括若干贴有高温胶带的载具、装载若干所述载具并间隔定位的至少一料盒、驱动所述料盒升降的升降机构和夹取所述料盒中的一载具,并将该载具前后移动至固定位置的载具上料定位机构;所述模组搬运贴附机构包括吸取所述托盘上的模组的吸嘴机构、将所述吸嘴机构及所述模组从托盘位置搬运至所述固定位置处,并将所述模组贴附到所述载具上的高温胶带上的工业机器人。
进一步的,还包括照射确认所述托盘上模组位置的上CCD影像识别机构,所述上CCD影像识别机构包括条形光源、光源角度调节器及CCD及其镜头。
进一步的,还包括向上照射确认模组在所述吸嘴机构上的位置的下CCD影像识别机构,所述下CCD影像识别机构包括同轴光源、CCD及其镜头。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两套所述胶带上料机构、两套所述模组上料机构和一套模组搬运贴附机构,两套所述胶带上料机构并排间隔设于所述工作台中部并靠近前侧,两套所述模组上料机构分设于两套所述胶带上料机构的左右两侧,所述模组搬运贴附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的中部并靠近后侧。
进一步的,所述载盘移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移动气缸和间隔设置的两导轨,所述载盘底部通过滑块滑设于两个所述导轨上,所述移动气缸靠近所述导轨的后侧一端设置,其动力输出轴通过连接件固接于所述载盘的后侧。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料盒固定座、驱动所述料盒固定座升降的伺服滑台及电机、将所述伺服滑台及电机安装到所述工作台一侧的安装支架,所述料盒固定座前侧具有装入料盒的前开口,所述料盒固定座后侧具有供所述载具进出的后开口;还包括用于探测所述载具随时所述料盒及料盒固定座上升高度的第一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载具上料定位机构包括限制所述载具前后移动的载具轨道、用于夹取住所述载具一端的夹爪及驱动所述夹爪启闭的夹爪气缸和驱动所述夹爪气缸并带动所述载具沿载具轨道前后移动的拉料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载具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矩形框架,高温胶带贴于若干所述矩形框架上,对应各矩形框架的中空部分,设有顶升支撑板和驱动该顶升支撑板上下移动的顶升气缸;还包括用于探测所述载具随时所述夹爪气缸是否前后移动至所述固定位置的第二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吸嘴机构包括吸嘴座、安装于所述吸嘴座上的若干吸嘴、驱动所述吸嘴座上下移动的吸嘴气缸和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吸嘴的真空发生器及控制吸嘴工作的电磁阀;所述工业机器人为具有空间多自由度运动的多轴工业机器人,其手部为旋转机构,所述吸嘴气缸通过气缸连接座与所述旋转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对所述模组上料机构、所述胶带上料机构和所述模组搬运贴附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37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