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变形避障机器人移动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2433.4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8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熊开封;陈轲;解鑫;庞杰;杨晓帅;刘鹏;赵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10 四川省绵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机器人 移动 平台 | ||
1.一种可变形避障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双头齿轮连杆(4)、十二个嵌入在连杆内和连接件内的超声波传感器(3)、8个正齿轮(5)、一个舵机(6)、一个舵机连接件(7)、四个齿轮连杆连接件(2)及三个全向轮(1);所述齿轮连杆连接件(2)两端分别与双头齿轮连杆(4)一端活动连接;所述齿轮连杆连接件(2)前端嵌入有一个超声波传感器(3)、齿轮连杆连接件(2)底部还与全向轮(1)连接;所述双头齿轮连杆(4)两端分别与一个正齿轮(5)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正齿轮(5)两两以1:1的传动比配合连接;所述每个双头齿轮连杆(4)侧面嵌入两个超声波传感器(3)、四个双头齿轮连杆(4)共嵌入8个超声波传感器(3);所述所有双头齿轮连杆(4)和齿轮连杆连接件(2)首尾连接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舵机(6)通过舵机连接件(7)与齿轮连杆连接件(2)固定连接同时控制其中一个正齿轮(5)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避障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有双头齿轮连杆(4)和齿轮连杆连接件(2)首尾连接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为可变形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避障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头齿轮连杆(4)两端分别与一个正齿轮(5)上表面固定连接、与齿轮连杆连接件(2)铰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避障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连杆连接件(2)上与双头齿轮连杆(4)铰链连接的两个孔同时也是两两配合的正齿轮(5)的安装位置且两孔孔距与两两配合的正齿轮(5)的中心距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避障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6)通过控制正齿轮(5)的转动就可以控制整个机构的变形、伸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避障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全向轮(1)在安装完成后每个全向轮轴线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避障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十二个嵌入在连杆内和连接件内的超声波传感器(3)在安装完成后的排布方式为每个双头齿轮连杆(4)侧面间距排布两个,每个齿轮连杆连接件(2)前端嵌入一个,总共十二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避障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属机器人移动平台上搭载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云台、机械臂、工作载体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243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蜡除油清洁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铸件用防锈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