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浸式电池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6366.5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6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买易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34;H01M10/058;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43;H01M10/653;H01M10/65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6 | 代理人: | 刘冬梅,路永斌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浸式 电池 单元 | ||
1.一种油浸式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1)包括单元壳体(11)、电芯(12)和电池支架(13),所述单元壳体(11)封闭安装于电池单元(1)外,所述电芯(12)插入电池支架(13)内部,电芯(12)之间、电芯(12)与单元壳体(11)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空隙内填充有导热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浸式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支架(13)包括平行安装的右支架板(131)和左支架板(132),右支架板(131)和左支架板(132)上对应设置多个可插入电芯(12)的通孔(133),所述通孔(133)排布成至少两行或两列,相邻两行或两列的通孔(133)交错排布;和/或
右支架板(131)和左支架板(132)内侧对应设置有至少两对与成行排列的通孔(133)平行的插槽(1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浸式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2)在电池支架(13)上排布成至少两行或两列,相邻两行或两列的电芯(12)交错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油浸式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电芯(12)的正负极位于电芯(12)的两侧,以使同列电芯(12)同侧极性相同,相邻两列电芯(12)同侧极性相反,同列电芯(12)通过焊条(121)并联连接,相邻两列电芯(12)通过保险丝(122)串连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浸式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丝(122)为铝箔,宽度为2~3mm,厚度为50~60μm;和/或
所述保险丝(122)为弹性构件,其整体或部分呈螺旋状弯曲;和/或
所述保险丝(122)与电芯(12)负极相连的一端呈螺旋状 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油浸式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电池单元(1)通过串连连接以形成电池系统,电池单元(1)外套设系统壳体(3);
所述系统壳体(3)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系统内壳(31)和恒温层(32),所述系统内壳(31)支撑系统壳体(3),所述恒温层(32)对电池系统进行保温,恒温层(32)为三层结构,包括内防护层、外防护层以及两防护层之间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20~30mm的岩棉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浸式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还包括温控系统,所述温控系统包括加热装置(4)、冷却装置(5)、温度感应装置(6)和调控装置,温度感应装置(6)将监测到的温度传给调控装置,调控装置根据接收的温度确定是否启动加热装置(4)或冷却装置(5);
所述加热装置(4)为插在电池支架(13)插槽(134)内的一个或多个加热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浸式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4)包括产生热量的加热层(42);所述加热层(42)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单元(421),所述加热单元(421)为弯曲排布的电阻丝,在加热单元(421)为多个时,各加热单元(421)之间存在空隙且通过串连连接,加热单元(421)对应位置处对应于左右两相邻电芯(12)之间的空隙,左右两相邻加热单元(421)之间的空隙对应位置处对应于电芯(12)所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浸式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5)为设置在系统壳体(3)上的半导体制冷器,恒温层(32)上设有通孔,半导体制冷器安装在所述通孔中, 半导体制冷器的一端与系统内壳(31)的外表面相连,以吸收系统壳体(3)内部的热量,另一端与外部空气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浸式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装置(6)包括多个温度感应元件,其分别设置在电池单元(1)内部,以及电池单元(1)与系统壳体(3)之间的腔体中,分别测定电池单元(1)内部和电池单元(1)与系统壳体(3)之间腔体中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买易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买易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63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防水电路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NB‑IoT的资产监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