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光二极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23681.2 | 申请日: | 2017-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1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 发明(设计)人: | 蓝永凌;张家宏;林兓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氮化镓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注入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体积小、坚固耐用、发光波段可控性强、光效高、低热损耗、光衰小、节能、环保等优点,在背光、交通指示灯、车灯、路灯、玩具装饰城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特别是GaN基材料的LED,由于其波长覆盖了整个可见光波段和紫外波段,而成为目前LED发展的主流方向。因此如何提高载流子的注入效率进而提高LED的发光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热点。
但是目前制约着LED发光效率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N型层电子相对于P型层的空穴迁移速率过快的问题。因为P型层中的空穴浓度受Mg在GaN中掺杂效率和电离效率的影响,P型层Mg的掺杂浓度以及迁移速率较难与电子迁移速率相匹配,导致电子出现过迁移现象,而空穴注入有源层的量又较少,使得电子与空穴的有效复合辐射主要分布在最后3~5个量子阱中,影响LED器件的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至少包括:衬底,及依次沉积于所述衬底上的缓冲层、N型层、多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和P型层,所述多量子阱层包括若干个周期性交替层叠的势阱层和势垒层,其特征在于:最后一个周期的多量阱子层由InGaN势阱层以及位于所述InGaN势阱层之上的GaN/AlN势垒层组成。
优选的,在所述GaN/AlN势垒层中,所述AlN单层位于所述GaN单层上。
优选的,所述GaN/AlN势垒层为未掺杂层或者N型掺杂层。
优选的,所述GaN单层为未掺杂层或者N型掺杂层,所述AlN单层为未掺杂层。
优选的,所述电子阻挡层与所述多量子阱层之间设置有一低温氮化镓层。
优选的,所述低温氮化镓层为P型掺杂层。
优选的,所述AlN单层的厚度≤50Å。
优选的,所述GaN单层的厚度≤100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设定周期性多量子阱层中最后一个周期的多量阱子层由InGaN势阱层以及位于其上的GaN/AlN势垒层组成,利用InGaN、GaN、AlN材料晶格常数的差异,通过能带的形变形成电子局限作用,继而来防止N型层中电子的过迁移现象,相对提升P型层空穴浓度及迁移速率,提升电子与空穴在多量子阱层中的有效复合辐射效率,进而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内量子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 本实用新型之发光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之多量子阱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0:衬底;20:缓冲层;30:N型层;40:多量子阱层;41、41':InGaN势阱层;42:GaN/AlN势垒层;421:GaN单层;422:AlN单层;43:GaN势垒层;50:电子阻挡层;60:P型层;70:低温氮化镓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至少包括一衬底10,以及依次沉积于衬底10上的缓冲层20、N型层30、多量子阱层40、电子阻挡层50和P型层60。其中,多量子阱层40包括若干个周期性交替层叠的势阱层和势垒层,衬底10材质为蓝宝石、氮化镓、硅等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优选蓝宝石。缓冲层20的材料为氮化铝镓铟(Al1-x-yGaxInyN),其中0≦x<1,0≦y<1。
具体地,多量子阱层40包括1~15个周期性交替层叠的势阱层和势垒层,而最后一个周期的多量阱子层由InGaN势阱层41以及位于其上的GaN/AlN势垒层42组成,其余周期性交替的多量子阱层则由InGaN势阱层41'和GaN势垒层43组成。同时,在GaN/AlN势垒层42中,AlN单层422位于GaN单层421上。其原因是InGaN材料与GaN材料的晶格差异较小,在InGaN势阱层41上先生长GaN单层421来减少晶格的不匹配,然后在于GaN单层421上生长AlN单层422,利用晶格常数大的AlN单层422来改变能带的形状,使多量子阱层40的能带发生扭曲变形,进而增加电子局限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36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模块采样线束
- 下一篇:一种信息采集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