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启动夹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2076.7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1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波;陈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广为电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64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启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启动夹,尤其涉及一种具备自动转换极性的汽车启动夹。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也越来越受普及,相应的,车载设备也是越来越多,如车载充电器,车载逆变器及车载冰箱等,因车载设备增多,使得也会大量的消耗汽车电瓶的电量,当汽车电瓶的电量过低时,则会引起无法启动汽车。并且,汽车一般在使用两年后,汽车电瓶的电量也会下降,使得随时也有可能无法启动汽车,此外,在寒冷的冬天,当汽车电瓶无法提供足够的电量时,也是无法启动汽车的。
针对上述多种状况,在汽车无法启动时,一般均需要汽车维修人员进行汽车电瓶的互连,以使来启动汽车。
基于此,汽车应急启动电源就开始兴起,并且,其主要作用即是用于在汽车亏电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启动汽车的时候能启动汽车,因其便携,体积小巧,方便实用,也使得其越来受欢迎。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应急启动电源,其在连接汽车电瓶时,通常是通过配套的电瓶夹来进行连接,而相应的电瓶夹则分正极接线夹及负极接线夹,对于不专业或未经指导的用户,其在使用时,相应的电瓶夹则经常容易接反,如此会造成汽车内部电路的烧坏,同时,相应的正极接线夹及负极接线夹在接线不规范时,也较容易造成短路,如此,也会造成汽车内部电路的烧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启动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启动夹,其包括用于外接汽车应急电源的第一启动夹和第二启动夹,以及用于夹设需要启动的汽车电瓶的正极或负极的第三启动夹和第四启动夹,其特点在于,该汽车启动夹还包括一第一导线、一第二导线、一第三导线、一第四导线和一极性转换电路,该第一启动夹通过该第一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该第二启动夹通过该第二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该第三启动夹通过该第三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该第四启动夹通过该第四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较佳地,该极性转换电路包括一第一PMOS管、一第二PMOS管、一第一NMOS管和一第二NMOS管;
该第一PMOS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二BAT端子,该第二BAT端子通过该第四导线与该第四启动夹电连接,该第一PMOS管的漏极电连接电源正极端子,该电源正极端子通过该第一导线与该第一启动夹电连接,该第一PMOS管的源极电连接第一BAT端子,该第一BAT端子通过该第三导线与该第三启动夹电连接;
该第二PMOS管的栅极电连接该第一BAT端子、源极电连接该第二BAT端子、漏极电连接该电源正极端子;
该第一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该第二BAT端子、源极电连接该第一BAT端子、漏极接地且漏极电连接电源负极端子,该电源负极端子通过该第二导线与该第二启动夹电连接;
该第二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该第一BAT端子、源极电连接该第二BAT端子、漏极接地且漏极电连接该电源负极端子。
较佳地,该极性转换电路还包括一第一电阻和一第二电阻,该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该第一PMOS管的漏极、另一端电连接该第一BAT端子,该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该第二BAT端子、另一端接地。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启动夹在启动夹的导线间增设极性转换电路,使得汽车启动夹即使夹错需要启动的汽车电瓶的正负极,也能够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汽车启动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极性转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广为电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广为电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20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干扰网络模块
- 下一篇:一种食品生产用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