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行器鲁棒非线性控制方法及鲁棒控制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98967.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8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昊;马腾;蔡国飙;刘德元;赵万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徐彦圣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器 非线性 控制 方法 鲁棒控制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飞行器鲁棒非线性控制方法及鲁棒控制器系统:根据飞行器模型特点设计标称控制系统,结合第n控制输入指令得到第n误差状态信息,第n误差状态信息包括线性误差系统和等效干扰;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来配置系统极点,改善系统动态响应,得到状态反馈控制输入;设计鲁棒补偿输出控制律对等效干扰进行抑制,得到鲁棒补偿输入;根据状态反馈控制输入和鲁棒补偿输入,并采用动态逆控制律对第n误差状态信息进行抑制,得到第n+1控制输入指令;重复执行以得到满足误差阈值的第n+1误差状态信息。本发明可以减少系统的转换,对多个不确定性实现完整考虑,缩短跟踪误差的收敛时间,以及实现不确定性的影响可以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得到抑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飞行器鲁棒非线性控制方法及鲁棒控制器系统。
背景技术
高速飞行器是快速、可靠、节约成本地接近临近空间的有效平台。2011年猎鹰高速飞行器滑行阶段机动任务失败,表明了高速飞行器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是是高速飞行器可行可靠的关键技术挑战之一。高速飞行器的鲁棒控制器设计原则应保证稳定性和闭环控制系统的跟踪性能。然而高速飞行器动力学涉及飞行动力学与推进系统之间的强非线性和强耦合动态,以及包括参数不确定性、模型不匹配性和外部干扰等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高速飞行器闭环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能难以保证。
目前解决高速飞行器控制器设计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通常利用H∞控制、回路成形控制和μ综合等线性鲁棒控制方法解决在配平状态下的高速飞行器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这些方法中参数变化和非线性耦合动态等通常被认为是控制器设计中的不确定性,这可能导致鲁棒线性控制器设计的转换问题。另一种采用基于高速飞行器纵向模型的反步法,利用已知的飞行器非线性和耦合动态的信息来减少鲁棒控制器设计的转换。但是反步控制方法设计的闭环系统很难对多个不确定性进行鲁棒控制。将反步法和回路成形控制结合来实现高速飞行器的鲁棒飞行,但不能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抑制不确定性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国内外众多学者提出了各种方法来设计鲁棒控制器,但都没能完整地考虑到高度非线性,强耦合动态和多重不确定性综合对鲁棒控制器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飞行器鲁棒非线性控制方法及鲁棒控制器系统,以减少系统的转换,对多个不确定性实现完整考虑,缩短跟踪误差的收敛时间,以及实现不确定性的影响可以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得到抑制。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器鲁棒非线性控制方法,其中,包括:
根据飞行器模型特点,设计反馈线性化控制器作为模型的标称控制系统,并结合第n控制输入指令得到第n误差状态信息,所述第n误差状态信息包括线性误差系统和等效干扰;
将所述第n误差状态信息引入到所述反馈线性化控制器、鲁棒补偿器和状态反馈控制器;
对所述状态反馈控制器进行设计,得到基于极点配置的状态反馈控制律,并采用所述状态反馈控制律对所述线性误差系统进行改善,得到状态反馈控制输入;
对所述鲁棒补偿器进行设计,得到鲁棒补偿输出控制律,并采用所述鲁棒补偿输出控制律对所述等效干扰进行抑制,得到鲁棒补偿输入;
基于所述反馈线性化控制器,根据所述状态反馈控制输入和所述鲁棒补偿输入,并采用动态逆控制律对所述第n误差状态信息进行抑制,得到第n+1控制输入指令;
重新根据给定参数和所述第n+1控制输入指令得到满足误差阈值的第n+1误差状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根据飞行器模型特点,设计反馈线性化控制器作为模型的标称控制系统,并结合第n控制输入指令得到第n误差状态信息,所述第n误差状态信息包括线性误差系统和等效干扰,包括:
获取所述给定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89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