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雾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7617.9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3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蒋彬;姬弘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H04N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关宇辰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去雾 通道估计 图像信息 自适应控制 权重因子 输入图像 透射图 计算输入图像 图像处理过程 原始输入图像 相关信息 算法 图像 优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去雾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输入图像的图像信息;计算输入图像的暗通道估计值DC;由图像信息、暗通道估计值DC确定去雾权重因子ω;根据所述去雾权重因子、暗通道估计值、以及由暗通道估计值确定的大气光估计值计算得出透射图,并基于所述透射图、图像信息和大气光估计值对输入图像进行去雾处理。本发明能够基于图像信息、暗通道估计值DC实现对所述去雾权重因子进行自适应控制,并根据原始输入图像的图像信息以及图像处理过程中获得的相关信息针对性的调整去雾的相关操作,进而丰富图像的去雾效果,优化所述去雾算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去雾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雾霾等恶劣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获得较为理想的可视效果成为很多人研究关注的重点。目前针对去雾方法相关方面的研究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基于图像恢复,通过多张或者单张图像恢复技术实现去雾效果。第二类基于图像增强相关方面的技术实现去雾效果。第三类通过结合不同波长范围内获得的图像信息实现去雾效果。以上图像处理的算法相对简单,对于复杂场景的去雾效果一般。
在基于DCP(暗原色先验:Dark channel prior)进行图像去雾是借助图像本身的DC(暗通道:Dark channel)信息,并且在透射图的估计上均采用了近似处理中,但是,通常大多数场景中雾信息并非均匀分布,尤其是在处理天空或局部有较强光源的场景时已有的方法并不是很理想,导致仅采用图像中单一的信息无法进一步实现丰富去雾效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去雾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能够基于图像信息、暗通道估计值DC实现对所述去雾权重因子进行自适应控制,并根据原始输入图像的图像信息以及图像处理过程中获得的相关信息针对性的调整去雾的相关操作,进而丰富图像的去雾效果,优化所述去雾算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去雾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输入图像的图像信息;
计算输入图像的暗通道估计值DC;
由图像信息、暗通道估计值DC确定去雾权重因子ω;
根据所述去雾权重因子、暗通道估计值、以及由暗通道估计值确定的大气光估计值计算得出透射图,并基于所述透射图、图像信息和大气光估计值对输入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可选地,所述图像信息包括色差信息、和/或亮度信息。
可选地,所述由图像信息、暗通道估计值DC确定去雾权重因子包括:
由暗通道估计值DC确定第一去雾权重因子ω1,其中,所述暗通道估计值DC与第一去雾权重因子ω1相对应;
由图像信息中的色差信息确定第二去雾权重因子ω2,其中,所述色差信息与第二去雾权重因子ω2相对应;
由图像信息中的亮度信息确定第三去雾权重因子ω3,其中,所述亮度信息与第三去雾权重因子ω3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暗通道估计值DC与第一去雾权重因子ω1成正比;其中,
所述第一去雾权重因子ω1在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随暗通道估计值DC增大而增加。
可选地,所述色差信息与第二去雾权重因子ω2成正比;其中,
所述第二去雾权重因子ω2在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随色差信息的差值增大而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76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