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养殖自动循环排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6217.6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9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安健;唐兴本;王强;潘元潮;宋新成;宋玲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10;C02F9/08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32255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养殖 自动 循环 排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特别是一种高密度养殖自动循环排污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密度或者说集约化或者说工厂化水产养殖期间,要排除大量的残余饵料、生物尸体、粪便、排泄污等,这些物质如果不能及时排出池外,必然造成养殖池内有机质含量增加,水体中有机耗氧量增加;过多的有机质使水体混浊,减少了养殖池口的水体透明度,从而影响了藻类和细菌的光合作用,水体中很难形成适宜的藻相或菌相;池塘中有机物质不能有效的转化成肥料,而变成了有毒的中间产物;厌氧的有害细菌大量繁殖;水体及底质的氨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等超标或严重超标,等等。
养殖池中积存大量的残余饵料、生物水体、粪便、排泄污等,必然导致养殖品种病害频繁发生,水产品产量低、质量差,水产养殖效益不理想。
在高密度的或者说集约化或者说工厂化的水产养殖期间,针对不同的养殖模式,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排污方式,它们排污的目的相同,但排污方式与操作方法相差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排污效果好、能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高密度养殖自动循环排污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高密度养殖自动循环排污方法,其特点是:
设有循环水养殖池,与大水面的水相通进行水循环,池高1.8m~2.2m,长宽比例为2~3:1,面积为25m2~50m2 ,
池壁两个长边为混凝土结构,内池壁与池底表面光滑,池壁宽20cm~30cm;内池壁四角为弧型;池口四边的两个短边为敞开或半敞开,以便大水面流水充分进入水泥池进行自动循环;
池底按照循环水方向,设置坡比,即从大水面水进入水泥池一端到循环水进入大水面的一端形成一个坡比,坡比大小为0.5%~1.5%;从水泥池两个长边的两端底边到两个长边中间的底部中间形成一个坡比,坡比大小为0.5%~1.5%;
循环水养殖池进水端设置推水装置;
进行自动循环水养殖,大水面水进入养殖池,再由养殖池塘进入大水面在通畅、稳定;出水口一端设置残余饵料、粪便、排泄物的沉降、收集槽;
在养殖池内设置增氧微管,在非排污口的三边的边、角安装微管增氧微管,产生的气体对相对的池壁产生一个推力,而池壁也产生一个反方向的推力,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集聚在池底边、角等处的沉积有机物会沿着反作用力方向,进入鱼类大量活动的中间区域或排污口处,增氧微管增加了循环水的自动排污效果;
利用鱼类逆流而动的的顶流运动对水体进行搅动,实现循环水自动排污的效果;
在投喂饲料期间,通过调整气量,减少循环水的水平推力,在投喂饲料5分钟前,用气体阀门调节到有利于鱼类摄食的气量,在停喂饲料20分钟后调节气量,改善水循环效果;
在敞开或半敞开的短边池口隔离网和辅助隔离网,网体高出水面40cm~60cm。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所述推水装置包括设置在高密度养殖池的中间或偏上位置的推水平板,推水平板的推水面与水面成50°~70°角朝向高密度养殖池侧上方设置,推水平板上装有微管或散气石或散气石束,气体经微管或散气石或散气石束出来作用于推水平板,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大水面的水体被送入到高密度养殖池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多种排污原理,包括利用鱼类的顶流运动的原理;利用悬浮物随水运动的原理;利用坡比产生推力的原理;利用池壁产生的反作用力,加速残余饵料、粪便、排泄物等,向鱼类活动的中间区域或排污口附近运动;有效的提高了水产养殖的自动排污效果。在大水面内进行小范围的工厂化养殖,通过不断的水循环,工厂化养殖池的各种生化指标与大水面基本相同;由于在进行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注重污水的处理和大水面的生态化管理,大水面始终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本发明养殖是形式上的工厂化养殖,实质上的生态养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如图所示:1.坡比、2.水泥池、3.水泥池壁、4.增氧微管、5.顶流的鱼、6.循环水方向。
一种高密度养殖自动循环排污方法,设有循环水养殖池,与大水面的水相通进行水循环,池高1.8m~2.2m,长宽比例为2~3:1,面积为25m2~50m2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未经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62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