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仓贮异味的大米夏季仓贮保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2798.6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4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阳县金祥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9/26 | 分类号: | A23B9/26;A23B9/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米 吸湿包 仓贮 温湿度控制 仓库 异味 通风 保鲜 食用 柔韧性 包装成袋 密封仓库 香味效果 负压机 降解酶 清香味 存贮 发霉 负压 煮熟 变质 毒害 收益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仓贮异味的大米夏季仓贮保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大米入仓后控制温湿度定期存贮后,再通过通风后,包装成袋按规定密度放置吸湿包,并控制密封仓库内相对湿度和温度,利用负压机使仓库内变成负压,然后间隔定期通风更换吸湿包;具有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经规定的温湿度控制仓库内大米含水量,再通过吸湿包吸收水分后,使仓库内成份处于最少状态,另外温湿度控制能降低大米的降解酶解变质,避免发霉产生仓味,尤其是吸湿包原料对人体无毒害,还具有食用香味效果,促使大米煮熟后有清香味、柔韧性,增加大米的食用口感,增大其收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粮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仓贮异味的大米夏季仓贮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 稻谷的胚与糊粉层中含有近64%的大米营养和90%以上的人体所须的营养元素,是南方人民的主要食品。
在目前大米加工后大多都是存放于仓库中进行贮存,在夏季由于温度高,空气湿度大,容易发生霉变,在霉变前,大米都会产生变色,有异味,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仓味,时间长了会产生“黄曲霉菌”。霉变的大米不要吃,因为其中的黄曲霉素一则洗不掉,二则经高温煮沸也无法去除。专家指出,食用霉变大米虽然一次性毒性不怎么大,但长期食用无疑会致癌。为使仓贮大米能新鲜贮存,解决仓贮大米产生霉变和产生仓味,特公开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无仓贮异味的大米夏季仓贮保鲜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仓贮异味的大米夏季仓贮保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大米进仓保持其含水分为6-10%,含杂质重量百分比低于0.5-0.8%,对其进行仓库密封贮存10-15天,并控制仓库内相对湿度为10-16%,温度为15-20℃;
(2)选晴天再开仓自然通风3-4h后,然后在对大米以每50kg为一袋进行包装,其中在米袋的中间放置一个吸湿包;
(3)再次对仓库进行密封处理,并且通过负压机将仓库内空气抽取,使其内部变成0.2-0.4个大气压,同时控制仓库内部相对湿度为8-12%,温度为15-20℃;
(4)在步骤(3)密封贮存大米的过程中,每间隔三个月开仓更换吸湿包,依此循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吸湿包由竹炭纤缝制成长为18cm、宽为12cm的小透气包,其内填装0.4-0.6kg吸湿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吸湿料按重量份计,由如下原料制成:活性炭6-10份、硅胶3-5份、葡萄糖0.5-1份、食用香精0.3-0.7份;经加工制得颗粒状的吸湿料。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具有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经规定的温湿度控制仓库内大米含水量,再通过吸湿包吸收水分后,使仓库内成份处于最少状态,另外温湿度控制能降低大米的降解酶解变质,避免发霉产生仓味,尤其是吸湿包原料对人体无毒害,还具有食用香味效果,促使大米煮熟后有清香味、柔韧性,增加大米的食用口感,增大其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无仓贮异味的大米夏季仓贮保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大米进仓保持其含水分为6%,含杂质重量百分比低于0.5%,对其进行仓库密封贮存10天,并控制仓库内相对湿度为10%,温度为15℃;
(2)选晴天再开仓自然通风3h后,然后在对大米以每50kg为一袋进行包装,其中在米袋的中间放置一个吸湿包;
(3)再次对仓库进行密封处理,并且通过负压机将仓库内空气抽取,使其内部变成0.2个大气压,同时控制仓库内部相对湿度为8%,温度为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阳县金祥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凤阳县金祥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27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