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生型多孔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1531.5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6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唐林元;王文新;蔡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林元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C04B20/02;A01G24/12;A01G24/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 多孔 生态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生型多孔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环保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低碱的硫铝酸盐水泥,并协同疏浚底泥和粉煤灰降低混凝土碱性,疏浚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后期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一定的养分,促进植株的生长,且透水性能良好,能迅速有效缓解雨水径流带来的危害,当混凝土被胶凝材料填充后,后期植物生长,根系有利于土壤的固结,能有效缓解洪涝灾害;本发明利用膨润土颗粒的单位晶层中存在极弱的键的特点,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碳酸钠与膨润土交换阳离子,使颗粒的体积膨胀为原来颗粒体积的10~40倍,吸水后形成一道不透水的可塑性胶体,形成致密的防渗层,从而达到防水的作用,降低氯离子和二氧化碳的渗透侵蚀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生型多孔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环保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生态平衡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受到了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化进程中对土地的开挖破坏了原有生态平衡的,造成了大量的裸露边坡,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国民生命财产及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此外,建设过程中对原有建筑的拆毁重建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边坡防护及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当前面临的两大课题。
多孔生态混凝土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混凝土,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多孔生态混凝土,也称作无砂大孔混凝土或植生混凝土,是由表面包覆一层水泥浆的粗骨料堆砌而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特种功能性建筑材料,其内部存在大量连续孔隙并具有低碱特性。利用这种材料自身的大孔、多孔结构,能够顺畅地循环植物生长所需的水、气、热、肥等物质,因此植物可以在其孔隙中正常生长。而植物根系穿过混凝土基体深入到土壤层中,不仅可以源源不断地吸收下层土壤中养分,而且利用植物根系的浅根加筋、深根锚固的力学特性可以保护边坡的稳定性。多孔生态混凝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多孔生态混凝土基体,一般为无砂大孔混凝土;另一部分是植物生长基体主要包括腐殖土、自然土壤、缓释肥料、保水剂、种子等,其主要应用在:(1)河流、湖泊、水利枢纽等水利工程的生态护坡;(2)高速公路、铁路和城市道路的边坡绿化及隔离带绿化;(3)矿山、渣土山及废渣山复绿。
但是,现有多孔生态混凝土碱性太高,不利于植物生长,且其中存在大量蜂窝状连通孔隙,很容易受到各种离子侵蚀,需要对其进行改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多孔生态混凝土碱性太高,不利于植物生长,且其中存在大量蜂窝状连通孔隙,很容易受到各种离子侵蚀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植生型多孔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下述重量份原料组成:1200~1500份陶瓷骨料,180~210份胶凝材料,60~75份去离子水,1.5~1.8份减水剂。
所述陶瓷骨料为废陶瓷破碎筛选出粒径为16~25mm的碎粒,清洗晾干制得。
所述胶凝材料各组分原料为150~180份硫铝酸盐水泥,25~30份粉煤灰,30~50份掺合料球磨至比表面积为600~700m
所述掺合料为预处理疏浚底泥、改性膨润土、牡蛎壳粉按质量比2:2:1混合球磨至比表面积为400~500m
所述预处理疏浚底泥为压滤至含水量为40~50%,自然风干后粉碎过40目筛的疏浚底泥。
所述改性膨润土为30~50重量份膨润土、2~3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5~20份质量分数为15%碳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后装入旋转挤压机中挤压30~40min,再陈化2~3天后干燥制得。
所述牡蛎壳粉为水洗干燥后粉碎过80目筛的废弃牡蛎壳。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林元,未经唐林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15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