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2578.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9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孙玲玲;侯力文;刘汉唐;牛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22 | 分类号: | F16F9/22;F16F9/32;A61G1/06;F15B1/04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19 | 代理人: | 叶亚林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救护车 担架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属于医护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急救车是连接现场急救和医院救治的重要环节,能否快速、高效、平稳的完成运送任务直接影响着伤病员的救治效率。目前国内推行的转运型救护车大都改装自轻型商务车或轻型越野车,其悬置系统为被动悬置,隔振效果不理想,无法很好的满足伤员安全快速的特殊转运要求。担架支架减振是提高救护车整体减震效果的重要环节。现有技术中通过主动控制床实时控制担架姿态,通过优化设计的电流变液体阻尼器减小救护车担架支架的振动响应,还有通过磁悬浮技术研究的新型担架支架减振装置,通过三自由度并联机构作基体、辅以由导体切割磁力线形成涡流吸收能量的减振方案。但目前上述担架减震技术仍处于理论和试验研究阶段,其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还有待提高,尚不能在救护车担架系统中成熟应用。独立式液压缸作动器主动控制系统,还存在结构复杂、能源消耗大、系统可靠性低的缺点,应用中成本高等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的工作方法。
术语说明
蓄能器:是一种能将液压能储存在耐压容器里,在需要时再将其释放出来的能量储存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包括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的上腔与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下腔通过第一液压油路连通;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的上腔与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的下腔通过第二液压油路连通;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的上腔与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的下腔通过第三液压油路连通,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上腔与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的下腔通过第四液压油路连通;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分别通过阻尼阀连接有蓄能器;第一液压油路、第二液压油路、第三液压油路和第四液压油路分别通过油泵与控制器连接。
救护车的担架与底板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双作用液压缸中的液压油经阻尼阀进入蓄能器,从而改变液压管路中的油压,并反作用于双作用液压缸,从而改变担架的运动状态。
所述阻尼阀是液压管路中的阻尼元件,用于缓冲液体冲击和增加阻尼;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分别设置在救护车担架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和右后方;通过液压缸将救护车担架与救护车底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对称设置在救护车担架的前后侧和左右两侧。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连接的蓄能器分别为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第三蓄能器、第四蓄能器。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储能器为利用氮气的可压缩性设计的皮囊式充气储能器。蓄能器通过吸入或排出液压油使液压回路保持压力稳定。
一种上述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本发明所述救护车担架隔振系统具有两种模式,路面状况良好、直线行驶时设置为被动控制模式;路况复杂或病人情况严重时,可采用主动控制模式。
被动控制模式
1.1)当担架向左侧倾时;
1.1.1)当担架向左侧倾时,第一双作用液压缸和第三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移,第二双作用液压缸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移;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有液体流入;
1.1.2)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释放压力,使第一液压油路、第二液压油路的压强增大;第三蓄能器、第四蓄能器吸收压力,使第三液压油路、第四液压油路的压强减小;
1.1.3)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上腔内的压力增大,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的液体流出,第二双作用液压缸、第四双作用液压缸下腔内流入液体;
1.1.4)第一双作用液压缸、第三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第二双作用液压缸和第四双作用液压缸对担架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抑制担架侧倾;
1.2)当担架向右侧倾时,相应的控制模式与担架向左侧倾时的控制模式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25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