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漆管道清洗系统及采用此系统清洗油漆管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6232.4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1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奎;周晓华;林科;封晓平;吉德成;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57 | 分类号: | B08B9/057;B08B9/032 |
代理公司: | 无锡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王威钦 |
地址: | 21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漆 管道 清洗 系统 采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油漆管道清洗系统,包括第一换色阀和第二换色阀,第一换色阀和第二换色阀分别与油漆管道相连,且连接于油漆管道的两端口附近,第一换色阀和第二换色阀还分别与第一压缩空气管道的一端和第二压缩空气管道的一端连接,两路压缩空气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气源相连,其中一条压缩空气管道内设有滚珠,第一换色阀与第二换色阀还分别与溶剂管道的一端连接,溶剂管道的另一端与溶剂池或废溶剂回收容器连接,溶剂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抽取溶剂的第一负压泵。本发明采用滚珠先回收油漆再清洗的方式,清洗时间从以往的两三天缩短至15分钟,且先巧妙地将油漆管道内的油漆排出大大节约了清洗溶剂;还公开了采用此系统清洗管道的方法,清洗方式巧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漆管道清洗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扰流板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扰流板进行喷漆,而喷漆管道在换色时需清洗,目前是采用通入溶剂的方式清洗管道,但由于油漆管道内存在太多油漆,这样清洗效率太低,清洗时间根据管路的长度而定,但即使是较短的管路,清洗干净一般也要两三天,溶剂消耗量太大,达到100公斤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油漆管道清洗系统,采用滚珠先回收油漆再清洗的方式,清洗时间极大缩短,先巧妙地将油漆管道内的油漆排出大大节约了清洗溶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漆管道清洗系统,包括第一换色阀和第二换色阀,第一换色阀和第二换色阀分别与油漆管道相连,且连接于油漆管道的两端口附近,第一换色阀和第二换色阀还分别与第一压缩空气管道的一端和第二压缩空气管道的一端连接,两路压缩空气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气源相连,其中一条压缩空气管道内设有滚珠,第一换色阀与第二换色阀还分别与溶剂管道的一端连接,溶剂管道的另一端与溶剂池或废溶剂回收容器连接,溶剂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抽取溶剂的第一负压泵。压缩空气管道内设置滚珠这样在清洗初期先回收油漆,利用滚珠将管道内油漆基本推出管道,既回收了油漆,还为后续清洗节约溶剂、节省清洗时间,构思巧妙。换色阀为本领域常规部件,原理同换向阀,可以是转动换向或滑动换向。废溶剂回收容器可以是废溶剂回收桶。压缩空气由压缩机房统一供给。由于废溶剂回收容器的设置及相应管路的设置,使得溶剂的用量大大减少,因为废溶剂回收后很多时候并不用溶剂池内的溶剂,而是优先启动第一负压泵以实现用废溶剂对管道进行清洗循环,因此节约了溶剂的用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第一换色阀和第二换色阀上分别包括六个阀口,第一换色阀与第二换色阀的第一阀口分别与分支清洗管道的两端相连,第一换色阀与第二换色阀的第二阀口分别与压缩空气管道相连,第一换色阀与第二换色阀的第三阀口分别与废溶剂回收容器相连,第一换色阀与第二换色阀的第四阀口分别通过第一注漆回漆管道、第二注漆回漆管道与油漆桶相连,第一换色阀与第二换色阀的第五阀口分别与油漆管道相连,第一换色阀与第二换色阀的第六阀口分别与溶剂池相连,第一注漆回漆管道或第二注漆回漆管道上设有用于抽取油漆的第二负压泵。分支清洗管道的设置建立在清洗前三个阶段(基本已经将油漆管道大环路清洗完毕)的基础上,这样最后使用纯溶剂清洗时只用走小环路(清洗路径短),节约了溶剂的用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压缩空气管道靠近油漆管道的端部内径与油漆管道内径相等,且与滚珠直径相适配,压缩空气管道其余部分的内径小于滚珠直径;所述负压泵为隔膜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废溶剂回收桶内设置用于检测溶剂量的液位传感器;油漆管道的靠近负压泵的端部设置用于防止杂质进入管道的滤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油漆管道上设置两个光学传感器,分别为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靠近第一换色阀设置且与第一换色阀的控制器电连接,第二传感器靠近第二换色阀设置且与第二换色阀的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滚珠为表面包覆有橡胶层的钢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是:采用所述系统清洗油漆管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62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