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头模板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5743.4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9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马伟斌;林传年;马荣田;马超锋;郭小雄;付兵先;王志伟;邹文浩;安哲立;赵鹏;李尧;常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10008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衬砌 台车 端头 模板 | ||
1.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头模板,包括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和气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钩针,端头模板和连接机构;所述端头模板包括上部模板和下部模板,所述中埋式止水带一端设于上部模板和下部模板之间,所述下部模板上设有凹槽,所述钩针具有一向后弯曲的尖锐端部和一柄部,所述钩针置于所述凹槽中且其向后弯曲的尖锐端部插入所述中埋式止水带中,所述钩针的柄部在所述凹槽的轴向上延伸设置,所述上部模板在远离中埋式止水带一侧垂直设有一安装板,所述下部模板设有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弧形档条且弧形档条上形成一个圆弧面和一个圆锥面,所述弧形档条的圆弧面和隧道衬砌台车的模板相配合,而圆锥面与端头模板以及隧道衬砌台车的模板共同形成浇筑区域,所述背贴式止水带设置于浇筑区域的拱顶位置,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背贴式止水带以及安装板之间,所述下部模板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隧道衬砌台车的前端的主构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模板和下部模板在靠近中埋式止水带处分别设有与上部模板垂直的上支撑部和与下部模板垂直的下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均抵接在所述中埋式止水带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半圆形槽且其贯穿设置在下部模板的下支撑部上,其尺寸与钩针的尺寸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型构件,所述定型构件设置于所述弧形档条在前一模二衬端面所形成的空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一组第一插销、一组第一连接板、一组第二连接板、一组销钉以及一组螺栓和一组凸轮,还包括第二插销、连接杆和拉杆,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上部模板上且其设有第一长圆孔和第二长圆孔,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下部模板且其设有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所述下部模板上开设有一组“U”形插槽,所述销钉设置在第二长圆孔和第二孔上从而将上部模板和下部模板连接,所述第一插销设置于第一长圆孔和第一孔上从而将上部模板和下部模板固定,所述螺栓穿过下部模板的“U”形插槽进而固定在衬砌台车前端的主构架上且其位于第二连接板内侧,所述凸轮具有臂部且其设置于所述螺栓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连接杆穿过凸轮以及螺栓使凸轮及其臂部实现围绕连接杆轴心的转动,所述拉杆设置于凸轮的臂部之间,所述第二插销设置于所述第三孔上从而将拉杆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销、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销钉、“U”形插槽、螺栓、凸轮均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设有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角钢,角钢固定于下部模板和凸轮之间,且其上设有与“U”形插槽相配合的槽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具有放松位置和锁紧位置,当拉杆被第二插销固定时凸轮和下部模板处于压紧状态,则使连接机构处于锁紧位置,从而使端头模板固定;当第二插销被拔掉并拉起拉杆时凸轮和下部模板处于放松状态,则使连接机构处于放松位置,从而使端头模板抽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一端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安装板具有圆弧形的过渡段,使所述气囊紧贴在安装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针的柄部在所述凹槽的轴向上延伸至中埋式止水带位于浇注区域部分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57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