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杏二萜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471575.1 申请日: 2017-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7915742B 公开(公告)日: 2019-02-22
发明(设计)人: 萧伟;周恩丽;康小东;王永香;殷洪梅;胡晗绯;吴云;王振中;章晨峰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D493/22 分类号: C07D493/22
代理公司: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代理人: 刘国伟;王月春
地址: 222047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银杏 内酯 提取 分离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杏二萜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该法包括:取银杏叶,溶剂提取后,将提取液浓缩即得浓缩液;向该浓缩液加入吸附剂,并搅拌吸附,将含有吸附剂的药液静置,弃去上清液,收集吸附剂;向所述吸附剂加入溶剂加热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冷藏;冷藏后的浓缩液离心,收集沉淀加水洗涤,所得沉淀再加入适当有机溶剂提取,滤过回收溶剂至干,得银杏总内酯粗品;银杏总内酯粗品加水洗涤,弃去水液,再加入有机溶剂进行重结晶,得银杏二萜内酯精品。该提取方法工艺条件稳定,可得到组分相对固定的银杏二萜内酯,银杏酸含量低于2ppm,未检出白果内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杏二萜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对银杏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表明,银杏药用价值最大的部位是叶。银杏叶及其制剂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是银杏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

银杏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是银杏中独有的一类罕见的天然化合物,迄今尚未发现存在于其他植物中。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银杏二萜内酯对受体有强大的特异性抑制活性,是特异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能抑制PAF引起健康人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增加。PAF是一种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可溶性磷脂类物质,同时也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强的脂质介质之一,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有关键作用。PAF发挥其生物学作用主要是通过PAF受体,PAF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抑制PAF受体,拮抗PAF受体的生物学效应。银杏二萜内酯是目前被认为最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天然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叶中有效活性的银杏二萜内酯成分主要包括银杏二萜内酯A、B、C、L、M、J、K,其中以银杏二萜内酯A、B、C、K较为明显,尤其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银杏二萜内酯B是一种公认的PAF受体拮抗剂,并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可增强神经元的抑制活性,在癫痫、焦虑不安及其它许多疾病中有治疗效果。并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及免疫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且对大脑局部缺血有一定的作用。其次是银杏二萜内酯 A和C。银杏二萜内酯K为一种新单体,其结构与银杏二萜内酯B相似。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银杏二萜内酯K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神经损伤所导致的脑梗死,改善神经运动功能,减轻脑水肿程度。同时,银杏二萜内酯K可以保护神经血管单元组分,减少神经元的丢失,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增值。

目前,关于银杏二萜内酯类成分的相关制备及分离纯化方法多样、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制得的银杏二萜内酯收率低,有效成分银杏二萜内酯A、B、K提取得到的重量百分比也难以控制,组分比例的不固定带来了疗效上的不确定性,已有的提取方法,银杏酸(据文献“银杏叶制剂中银杏酚酸研究进展”报道,银杏酸有强致敏性及细胞毒性。) 的含量也较高。例如“CN 1195665 A”银杏内酯的提取方法和含有银杏内酯的制剂中银杏二萜内酯收率及纯度均较低,银杏酸含量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现有的提取方法进行改进,旨在得到一种含有高纯度、低银杏酸的含银杏二萜内酯A、B、K原料的提取分离方法,该方法可获得含32-36%的银杏内酯A、55-60%的银杏内酯B、2.2-3.6%的银杏内酯K的银杏二萜内酯,且可有效控制该重量百分比含量,所述提取方法获得提取物的银杏酸含量低于2ppm。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银杏二萜内酯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吸附、提取和纯化、精制过程中采用搅拌的动态吸附,且在吸附后采用加热的手段提取,并将提取物冷藏,在冷藏后浓缩离心等步骤。

该方法获得含32-36%的银杏内酯A、55-60%的银杏内酯B、 2.2-3.6%的银杏内酯K的银杏二萜内酯组合物的可控性较好,可较好地控制银杏二萜内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有利于中药标准化的质量控制。

具体而言,该方法包括:

A.提取:取银杏叶,溶剂提取后,提取液浓缩即得浓缩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15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