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线激光雷达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9783.8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1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付立鼎;史光远;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931 | 分类号: | G01S17/93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肖庆武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雷达 | ||
一种多线激光雷达,包括第一雷达组件,该第一雷达组件包括n个激光器、光学准直单元、扫描转镜和1个探测器,n大于1;每一个激光器用于向光学准直单元发射一路激光束;光学准直单元用于对n路激光束进行准直,准直后的n路激光束射向扫描转镜的目标反射镜;扫描转镜包括绕转动轴转动的m个反射镜,转动轴的转动平面与准直后的n路激光束的排列方向垂直,m大于1;目标反射镜用于对接收到的准直后的n路激光束反射至第一雷达组件的探测区域;探测器用于接收反射后的n路激光束在探测区域中的回波信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发射一接收”的多线激光雷达结构,避免探测器间的信号串扰,提高工作性能,并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激光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线激光雷达。
背景技术
激光雷达是通过发射激光束实现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达系统。激光雷达可根据探测范围划分为周视型激光雷达和前视型激光雷达。其中,周视型激光雷达的探测范围为360度,前视型激光雷达的探测范围为正前方的90度到110度。相比于周视型激光雷达,前视型激光雷达探测的信息中的冗余信息较少,更加符合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趋势。
目前,前视型激光雷达通常采用“一发射多接收”的结构,也即,一个激光器发射激光束,由多个探测器来接收上述激光束的回波信号。下面将以一种典型的四线激光雷达为例,对“一发射多接收”的结构进行讲解。四线激光雷达采用2个“一发射两接收”的结构。结合参考图1,其示出了一种四线激光雷达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两个激光器、1个4通道的探测器阵列和1个扫描转镜。其中,两个激光器包括第一激光器111和第二激光器112,4通道的探测器阵列包括第一探测器121、第二探测器122、第三探测器123和第四探测器124,扫描转镜为双面平行棱镜13。第一激光器111和第二激光器112在竖直方向上平行排列,用于发射激光束。双面平行棱镜13用于反射第一激光器111和第二激光器112发射的激光束。第一探测器121和第二探测器122用于接收第一激光器111发射的激光束的回波信号,第三探测器123和第四探测器124用于接收第二激光器112发射的激光束的回波信号,从而实现四线扫描。
由于激光雷达中的探测器的数量较多,而探测器需要在高频率、高电压的条件下工作,受制于激光雷达的体积限制,探测器之间的距离有限,因此探测器之间的信号串扰较严重,从而使激光雷达的工作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线激光雷达,可用于解决相关技术所提供的多线激光雷达工作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线激光雷达,该多线激光雷达包括第一雷达组件,该第一雷达组件包括n个激光器、光学准直单元、扫描转镜和1个探测器,n为大于1的整数;上述n个激光器中的每一个激光器,均用于向光学准直单元发射一路激光束;上述光学准直单元用于对n路激光束进行准直,准直后的n路激光束射向扫描转镜的目标反射镜,其中,上述扫描转镜包括转动轴和绕转动轴转动的m个反射镜,转动轴的转动平面与准直后的n路激光束的排列方向垂直,目标反射镜是m个反射镜中,当前转动至的位置与准直后的n路激光束的出射方向相对的一个反射镜,m为大于1的整数;上述目标反射镜,用于对接收到的准直后的n路激光束进行反射,反射后的n路激光束射向第一雷达组件的探测区域,其中,m个反射镜中存在至少两个反射镜对同一激光束具有不同的反射角度;上述探测器用于接收反射后的n路激光束在上述探测区域中的回波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多线激光雷达中包括采用“多发射一接收”的结构的第一雷达组件,该第一雷达组件中仅设置一个探测器,在实现多线扫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探测器的数量,可以降低探测器之间的信号串扰,因此能提高多线激光雷达的工作性能,并降低多线激光雷达所需的硬件成本。另外,扫描转镜中包括至少两个反射镜对同一激光束具有不同的反射角度,因此一个激光器能实现至少两线扫描,在不增加激光器的前提下,可以增加多线激光雷达的扫描线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m个反射镜中不同的反射镜对同一激光束具有不同的反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97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