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常温自干型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7082.0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8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玲;沈伟;陆佳栋;何文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J1/02 | 分类号: | C09J1/02;C09J1/00;C09J11/06;C09J11/08;C09J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黄玉珏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合剂 无机纳米材料 硅烷偶联剂改性 脆性 纳米硅溶胶 耐酸碱腐蚀 新型粘合剂 常温下 低模数 硅溶胶 硅酸钾 耐冲击 耐水性 增稠剂 自固化 改性 粘接 钢材 合成 玻璃 木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常温自干型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所述的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是利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硅溶胶和自己合成的低模数硅酸钾反应来对纳米硅溶胶改性,制得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该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通过加入增稠剂后可作为粘合剂使用,对锌、钢材、木材、玻璃等具有很强的粘接能力,本发明新型粘合剂耐酸碱腐蚀、耐水性较强、脆性较小、耐冲击,并且常温下能够自固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合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常温自干型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
背景技术
粘合剂是最重要的辅助材料之一,在包装作业中应用极为广泛。粘合剂是具有粘性的物质,借助其粘性能将两种分离的材料连接在一起。粘合剂的种类很多粘合剂实际是使相同或不同物料连接或贴合的各种应力材料总称,主要有液态、膏状和固态三种类型。
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是一种新型粘合剂。一般的有机粘合剂能承受的高温通常都在100℃以下。如乳胶在60℃以下,环氧树脂在100℃左右,酚醛树脂在220℃左右。而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能承受的高温达600-900℃。它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成本低,不易老化,对锌、钢材、木材、玻璃,纸张等具有很强的粘接能力。目前市面上的无机粘合剂主要存在不耐酸碱腐蚀、耐水性较差、脆性较大、不耐冲击等问题,而且常温下不能够自固化。
针对目前市面上的无机粘合剂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制备了一种常温自干型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克服了无机粘合剂不耐酸碱腐蚀、耐水性差的问题,同时加强了粘合剂的柔韧性,减少因为脆性产生开裂的风险。同时,该无机纳米材料是可以常温自干型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耐酸碱腐蚀、耐水性较差、脆性较大、不耐冲击等问题,而且常温下不能够自固化,实用性能不强,而提出的一种常温自干型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是利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硅溶胶和自己合成的低模数硅酸钾反应来对纳米硅溶胶改性,制得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该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通过加入增稠剂后可作为粘合剂使用,对锌、钢材、木材、玻璃等具有很强的粘接能力。
优选的,所述在自制的硅酸钾溶液,加入硅烷树脂、硅溶胶和成膜助剂,最后加入增稠剂。
优选的,所述该无机纳米材料粘合剂的组成比例为,自制的0.5-3 模数的硅酸钾溶液20%-80%、硅烷树脂0.1%-5%、硅溶胶79.8%-14.0%、成膜助剂0.1%-1%。
优选的,所述增稠剂选自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无机膨润土、凹凸棒土、蒙脱土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硅烷树脂可以是KH550,KH560,KH570,KH578, MTMS,MTES等硅烷树脂的两种或者三种。
优选的,所述成膜助剂可以是PVA\PVB\PE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溶剂是水,符合现在的环保要求。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其无机结构赋予了它优异的耐高温低温性能,弥补了有机粘合剂耐高温低温性能差、耐候性差的缺点,大大提高了粘合剂的使用范围和寿命,纳米无机材料粘合剂拥有市面上普通无机粘合剂不具备的耐水性和耐酸碱性,因此可应用于室外以及酸碱等恶劣条件。纳米无机材料粘合剂还改良了无机粘合剂的脆性以及耐冲击性差的缺点,该无机纳米材料可以常温自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70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