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菌聚合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获得的织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60122.9 | 申请日: | 2017-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2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 发明(设计)人: | 柯伟;许路路;王晓烨;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半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D01F8/12;D01F8/06;D01F1/10;D01D5/098;D01D5/253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邹玲 |
| 地址: | 20003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聚合物 制备 纤维 镀银 聚合物母粒 织造 熔融 挤出 硅烷偶联剂 聚合物粉体 聚合物颗粒 聚合物切片 银离子纤维 光照条件 环境友好 偶联处理 梭织工艺 纤维原料 针织工艺 制备过程 银氧化 变黑 纺丝 性极 抑菌 | ||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抗菌聚合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获得的织物。本发明的抗菌聚合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镀银聚合物颗粒采用硅烷偶联剂进行偶联处理后,再与聚合物粉体混合后熔融、挤出形成镀银聚合物母粒,然后以镀银聚合物母粒和聚合物切片混合后熔融、挤出、纺丝形成抗菌聚合物纤维,本发明采用抗菌聚合物纤维为纤维原料,采用针织工艺织造或梭织工艺织造获得织物,织物的抑菌效果远高于传统含有银离子纤维的织物,抗菌聚合物纤维抗银氧化性极高,连续3个月光照条件下不会发生氧化变黑的现象,制备过程对环境友好,不具有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聚合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获得的织物。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中大部分抗菌面料多采用后整理添加抗菌助剂形式进行抗菌处理,但是抗菌功能性会经过水洗等因素不断下降,同时抗菌助剂本身对环境和人体也是会有一定的危害。通过化学方法在纤维表面镀铜、镀银的加工工艺虽然耐洗性好,但这些金属化纤维极易氧化,在长时间光照环境中面料将发生变黑的现象,而且化学方法对环境危害性极大。
通过物理原理在高分子薄膜上或织物上镀银、铜、镍等的加工方法对环境完全无害,但金属颗粒附着性低,易从纤维表面脱落,且金属层易被氧化,生产限制大,目前该方法在工业上应用较少。
以上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即采用添加抗菌助剂形式制备的抗菌面料,其抗菌效果经水洗几次后会完全消失,形成的纤维面料对人体有一定刺激性,有一定的危害;采用化学方法制备的镀银抗菌纤维,纤维表面银层容易氧化,且该工艺对环境污染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银离子抗菌纤维和织物抑菌效果差,化学镀银纤维在光照环境中易被氧化,难以连续长期使用,并且制备过程对环境具有危害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聚合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抗菌聚合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镀银聚合物颗粒经过硅烷偶联剂进行偶联处理后,与聚合物粉体混合后熔融、挤出形成镀银聚合物母粒,然后以镀银聚合物母粒和聚合物切片混合后熔融、挤出、纺丝形成抗菌聚合物纤维。
其中,所述偶联处理后的镀银聚合物颗粒与聚合物粉体的质量比为10~20:80~90。
其中,所述的镀银聚合物母粒和聚合物切片按质量比为3~7:93~97。
其中,所述聚合物为聚酯、聚酰胺或聚丙烯。
其中,所述偶联处理后的镀银聚合物颗粒的粒径尺寸为50~100nm。
其中,所述的聚合物粉体尺寸为0.5~1mm。
其中,所述镀银聚合物母粒的粒径尺寸为3~5mm。
其中,所述抗菌聚合物纤维截面包括圆形、十字型、三角型、丫形、五角形、三叶形、四叶形、五叶形、扇形或中空形。
其中,所述聚合物切片可以由市售直接获得,例如,聚酯切片可以从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购买获得,聚酰胺切片可以从东莞市绿伟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购买获得,聚丙烯切片可以从上海如夏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购买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半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半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01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蓄光毛巾的生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