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0-脱乙酰基巴卡丁III的纯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8273.0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0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刘大伟;沈健增;李枝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5/14 | 分类号: | C07D305/14;B01D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乙酰基 巴卡 超临界流体色谱 后处理 产品成本 分离纯化 分离效率 溶剂消耗 工业级 收率 能耗 放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0‑脱乙酰基巴卡丁 III的纯化方法,该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纯化得到99%以上的产品。本发明大幅提高了分离效率,产品收率较高,产品的稳定性比较好,溶剂消耗低,后处理能耗低,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产品成本,而且可以很方便的放大到工业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的纯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10-脱乙酰基巴卡丁 III的纯化方法,属于色谱领域。
背景技术
10-脱乙酰基巴卡丁 III(10-DAB III)是红豆杉树种中主要存在的一个结构单体,可以作为合成肿瘤药物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的中间体。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在临床上已经被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治疗,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逐步成为抗肿瘤一线药。随着癌症病人的逐年增多,对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的需求日益加剧,对其原料的需求更大。以往获得紫杉醇都是从天然红豆杉的木质中提取分离,而用木质提取需要砍伐红豆杉,由于红豆杉树资源的局限性和提取成本偏高等不利因素严重阻碍行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半合成获取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已经成为大部分制药企业获得原料的首选方式,而半合成最重要的前体物就是10-DAB III,它广泛分布于多种类型的红豆杉树叶中,树叶本身就是可再生资源,所以如何高效快捷低成本的从红豆杉枝叶中提取出高纯度的10-DABIII中间体成为行业焦点。
目前,关于10-DAB III提取分离的文献和专利很多,基本上都是采用提取,分离,结晶三个步骤,真正影响产品回收率和纯度的主要还是分离和结晶这两个步骤。随着市场的竞争和溶剂成本的增加,如何简化分离纯化工艺,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提高分离效率,成为控制成本的主要思路。
中国专利申请号02136678公开了从乙醇提取过的红豆杉枝叶残渣中提取10-DABIII的方法,并采用了正相色谱进行分离得到纯品10-DAB III,该分离纯化方法中虽然得到了制备液相色谱分离过程,但所采用的溶剂体系和梯度洗脱手段在规模化生产中显得较为复杂,分离效率低下,溶剂消耗大。因为10-DAB III被提取到一定纯度的情况下,在常规溶剂里的溶解能力降低,该专利中提到的乙酸乙酯实际并不能很好的溶解半成品10-DABIII,因为要产业化利用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必须要找到合适的流动相体系。
此外,中国专利公开号CN1473821A公开了一种提取10-DAB III的方法,该专利采用常规的硅胶层析分离提取10-DAB III,方法耗时、溶剂使用量大,而且硅胶使用率低,废物排放多,造成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纯化10-脱乙酰基巴卡丁III方法。
一种10-脱乙酰基巴卡丁 III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超临界流体色谱,经色谱纯化得到纯度99%以上的产物,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将溶于流动相的10-脱乙酰基巴卡丁III粗品吸附在固定相上;
b.用输液泵将流动相吸入色谱柱进行洗脱;
c.收集10-脱乙酰基巴卡丁III;
所述色谱柱是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固定相的两根色谱柱串联。
所述固定相为键合硅胶,优选固定相粒径为3~200μm,更优选为5~50μm,进一步优选5~10μm,最优选10μm。固定相孔径为50~500 Å,优选为60~400 Å。优选固定相的形状为无定型或球型,更优选为球型。
所述流动相是超临界二氧化碳与高极性有机溶剂的混合物,其中超临界态二氧化碳占的体积百分比大于60%,优选为70%~99.9%。所述的高极性有机溶剂为C1~C4的醇、乙腈或其混合物,所述C1~C4的醇为甲醇、乙醇或者异丙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82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